城內,倭人同樣瑟瑟發抖。
陸離真心不想等了,一次又一次勸誡,到了后來,楊鎬直接不見他,每次都讓左右護衛借口稱自己不在。
事實上,楊經略使還在心中默默埋怨陸離,抬舉李如梅,就是重視遼東軍,身為遼東系總兵,怎么幫著外人說話
掣肘
陸離第一次這么厭惡校長提前定下的要求,要不然,他早就抗命,聯合其它扮演者發起猛攻了。
蠢貨
這位經略使可不蠢,談不上天才指揮官,但用兵水準絕對在平均線以上。
當初南原情況不明,李朝文武與麻貴,都奉行逃跑主義,他遠在平壤,直接單騎入漢城,督促各部部署防線,最終確保漢城被守住。
說句實在話,有些許名將之風。
而名將之下無弱兵,此次攻打蔚山,擺賽、楊登山、吳惟忠、茅國器、祖承訓、解生等將領皆在,均在自身戰線上打得有聲有色。
此外,還有一眾悍不畏死的扮演者。
奈何私心太重
要是繼續沿著歷史路線發展下去,此戰必敗無疑。
他想要生俘加藤清正,使自己揚名,故而拒絕最穩妥的圍三闕一法,致使將士們在外面受凍,坐失戰斗力。
再后來,他見局勢不對,生出和談的心思,故而始終不調整部署,錯失一次重要作戰機會。
硬生生拖到倭軍其它多股部隊來援,什么戰略都沒有,為了自己一人的面子,惱羞成怒去強攻山城。
最后,楊鎬為了自己逃命,什么布置都沒有,一道軍令也沒下,置五萬大軍于不顧,自顧自跑去了后方慶州,導致各路戰線全崩。
昔年李如松冒進,數千人被數萬大軍圍困,但他卻親自殿后,為兄弟們爭取生機。
相比之下,楊鎬實在太差勁了。
“下面就是加藤派出使者,想要商討和談事宜。”
陸離離開中軍大營,感受著迎面而來的寒風,喃喃道“必須想辦法逆轉大勢了。”
清閑這么久,他下定決心要改變。
幾乎所有扮演者都這么想。
兩軍相望。
看誰能熬
這一等,來到萬歷二十六年的春節,從后方送來各種補給,尤其是管夠的烈酒,讓士兵們暫且放下不快。
正月初一,苦苦支撐加藤清正心力交瘁,派出使者離開島山城,打著白旗前往明軍大營,給楊鎬送了封親筆信。
什么仰慕多時,戰爭實在令人厭惡,大家伙應該友好共處,殺人不好,一堆沒營養的廢話。
看來看去,真正有含義的就一句
與子相會,通吾意,共休兵如何
------題外話------
好一點了,唉。,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