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僵持之際,傳令兵前來稟告
蜂須賀家政的前鋒軍已經擊潰了駐守在彥陽城的高策,抵達蔚山,與明軍主力部隊隔太和江對峙。
關于這次小勝,一直在失敗的倭人終于可以大書特書了,在史書中記載,稱高策意圖帶領兩萬大軍襲擊釜山,結果被八百武士擊退,無奈讓開大路任憑本國士兵進出。
有一說一,這令實際兵力只有兩千的高策情何以堪。
另外,原歷史倭國吹噓的對象是西國第一名將立花宗茂。
而他早已死在陸離手中,命喪南原城下,但不管怎樣,倭軍大股部隊確實來了,是撤退,還是圍城打援,亦或者,繼續執行楊鎬的昏聵安排
孤注一擲。
“圍城打援吧。”
這位經略使無奈嘆息。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已經犯了眾怒,誠然,官大一級壓死人,但這么多將領聯名上書,楊鎬不死也要脫層皮。
最關鍵的是,一意孤行,帶著李如梅部浪戰了這么久,要是再沒有什么戰果,朝廷那邊肯定要論罪
倘若沒有人肯分擔責任,下場根本無需贅言
就這樣,各部開始陸續向著預定區域進軍,為島山城這邊爭取時間。
陸離麾下的兩千騎兵,以及五百妖魔被留下,參與攻城戰。
此外,還有李如梅的六千嫡系。
一天一夜。
不管是楊鎬,還是麻貴,都覺得只能爭取這么長時間,如果不能拿下這座城,局勢就會一點點潰爛。
由于封鎖嚴重,加藤清正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支援終于來了,只當明軍是為自己爽約而攻城泄憤。
于是乎,故技重施,想要繼續拖延一下時間。
而八千明軍,加上近五千李朝士兵,在楊鎬的督促下,沒有再玩什么花樣,先以佛朗機炮、大將軍炮猛烈攻擊島山城,接著,從四面圍城而上。
陸離率領的部隊,有著更為強悍的火力支援,由此可見,楊經略使實在急眼了,顧不上誰拿先登之功。
看到這陣勢,鍋島直茂猜測,可能有什么變故,否則明軍不可能使用如此恐怖的火力,像是打算一次性打完,以后不作他想。
隱約猜出真相的他,開始與加藤勉勵士兵,使奄奄一息的武士提起一口氣,參與最終之戰。
毫無疑問,這場戰爭格外慘烈,倭人在城頭冒著明軍炮火的神威,將各種巨石、滾木拼命砸下去。
而聯軍則頂著槍林彈雨,踏著同伴的尸體朝著前方猛沖。
硝煙味沖天而起,到處都是喊殺聲,刺鼻的血腥味更是在城墻周圍凝聚,猶如彌久不化的堅冰。
早在漫長的圍城過程中,聯軍士兵的銳氣便差不多被嚴寒與無聊,消磨得所剩無幾,不少士兵指頭都凍殘缺了,連火器都拿不穩。
下意識地,成群聚在一起,簇擁著朝前方發起進攻,而這,正是絕佳的移動靶。
時不時飄起一排煙霧,一隊明軍士卒應聲倒地,鮮血與碎肉染紅了山石凍土。
唯有陸離所在的東城,情況稍好,畢竟妖魔們是最鋒銳的矛,已經順利突破到本丸。
而其它三邊,顯得非常吃力,楊鎬甚至親自拿著大刀站在隊伍后面,不許有一絲一毫的退卻,只要誰回首,立刻尸首分離。
不僅如此,為了激發士兵的戰斗意志,明白自身決心,他還將一個擅自后退的游擊將軍綁起來,梟首示眾
李化龍。
從壬辰倭亂爆發以來,明軍在戰爭中,處決這種高級別軍官的次數,真可謂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