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貴的挺身而出,加上明軍在島山成功重創倭寇,故而,這次撤退并沒有過于狼狽。
按照安排,吳、茅、盧、祖等組成第一道殿后防線,遲滯敵人的進攻,接著擺賽、楊登山在他們身后組成二線,掩護以四將為首的部隊。
大家輪番交替,一營一營地次第徐徐后退。
中途,偶爾有指揮系統脫節的情況發生,最危險的一次,是吳、茅二部所率南兵被倭軍逼迫到江邊。
幸虧遼東大將李春芳及時殺到,接應上兩人,隨后結伴而行,徐徐撤退。
李朝那邊也不是沒有一點亮眼表現,大將鄭起龍在亂軍之中奮勇殺敵,哪怕被倭寇團團圍住,依舊氣勢如虹,硬生生殺了條血路出來。
倭將看到他渾身浴血,猶如從地獄爬出來的修羅,都不敢攻擊,目送他離開陣線。
不過,不可能事事都順風順水。
倭軍這次的陣仗,注定會有戰果,畢竟不啃下一塊肉,各路大名哪里肯善罷甘休
浙籍將領盧繼忠率領麾下兩千七百七十名騎兵,一直駐扎在西江口,跟其它部隊嚴重脫節,沒等到經略使楊鎬逃跑前發出的命令。
當提督麻貴之令遲遲抵達,倭軍也已經殺到附近,戰機被貽誤到了這種程度,實在無力回天,近兩千七百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
因此,盧繼忠比當初陸離從南原回歸漢城時還要慘,真正意義上的僅以身免。
值得一提的還有祖承訓。
遼東將領。
天然支持李如梅的老資格。
常言道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這位平壤戰役的敗軍之將,是在半島征戰時間最長的將領,在這次撤退中,他一邊組織麾下有序撤退,一邊南下,逆著大勢而行。
就二十個不怕死的精銳騎兵跟著,一路殺到西生浦,頗有查大受當年闖漢城的那股心氣兒。
奈何人太少,未能攻下兵力異常空虛的西生浦,祖承訓索性將護城河邊上的牌子摘下來,大搖大擺地返回慶州。
至此,轟轟烈烈的蔚山之戰結束了。
初次嘗試戰略反攻以失敗告終。
回憶起出征前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以及與朝鮮王李昖雪地追逐之事,真感覺說不出的諷刺。
不過,楊鎬只是稍稍感慨,他忙著清點傷亡。
托各部將領英勇殺敵,麻貴指揮有方的福,此戰只戰死八千余人,傷者無算,畢竟連大部分將領都身負戰傷,更別提普通士卒了。
“運作一下。”
楊鎬開始寫戰報,減員八千肯定不能往上寫,勾勾畫畫、左刪右去,人數控制在了五千五百余人。
緊接著,開始請功。
敗得太難看了,朝廷是要面子的,為了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邢玠、麻貴被他拉到統一戰線上。
不管怎么說,兩人都是這次蔚山之戰的主要推手,拔出蘿卜帶出泥,朝廷追責,大家都脫不了干系。
麻貴倒不慌,他問心無愧。
那場堪稱勝利的大撤退,也是由其臨時接管爛攤子后,憑借豐富經驗和威望所創造。
但架不住總指揮邢玠的勸說,他決定按下心中不快,幫楊鎬個忙。
怎么給朝廷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