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眼睛不瞎,感知力不出問題,就知道,如果沒有奇跡發生,這個倭國霸主絕對撐不過今年了。
而慶長之役,也就是入侵半島的兩次戰爭,皆為秀吉當初憑借一已之力強勢推動。
除了第一次入侵,不少大名興致勃勃,對明朝有著一定想法以外,余者都是興趣缺缺,尤其是丁酉年這次,很多倭將更是打得不情不愿。
現在豐臣秀吉肉眼可見的病入膏肓,退出半島似乎成了必然之勢。
可矛盾之處在于,關東聯軍抵達,這群家伙兵強馬壯,兩次入朝戰爭皆未曾深度參與,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大名認為,是太閣想要消耗德川家的實力,畢竟最忠于他的大名加藤、島津、小西,悉數戰死,若其病逝,只留下一個年少的繼承人
恐怕會重演舊事。
要知道,豐臣氏如今的地位就是秀吉叛主所得,取代了織田氏。
也有大名覺得,事情不會那么簡單,秀吉大人很可能發起猛攻,為自己續命,畢竟國運有諸多妙用。
而侵占的土地、人口越多,氣運就越強烈,當初太閣不顧一切從本土趕過來,估計就是為了此事。
蓄著小胡子的德川家康看到豐臣秀吉這般枯槁,當即明白過來
自己中計了
他分明沒有信中描述的這樣強勢,成了一直病虎,且病入膏肓。
不僅如此,所謂的捷報頻傳,勝利接踵而至,也全是噱頭,倘若真如信中所言,每一戰都殺死幾千數萬的明、朝聯軍,嚇得兩國不斷乞和,怎么會龜縮在海岸線四周
領地卻越打越小,老面孔越來越少
雖然德川家康聽聞島津、小西兩家傷亡慘重的消息,但沒想到兩人竟然戰死了
而且,在迎接的大名行列中,他并沒有看到立花宗茂,也就是與自己麾下勇士本多忠勝齊名的西國無雙。
加藤清正、黑田長政亦未曾出現。
前線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通過一次簡單的歡迎儀式,德川家康就看的一清二楚。
因為這根本瞞不過任何行伍出身的大名,家康更是老手。
只不過,這位善于隱忍的老梟雄,心里也明白,隨著戰船抵達,一切就都晚了,必須陪著老猴子瘋上一把才行。
“有什么話進了城再說吧。”
秀吉開口,并將目光從德川家康身后收回,他非常滿意,對方這次差不多是傾巢出動,并沒有留下太多家底在本土。
徹底放棄心中那一點僥幸,認清征明大計已經付之東流,豐臣秀吉變得無比現實、冷靜。
半島戰局日趨惡化,東國大名們看似謙恭,可忠厚的外表下藏著尖銳獠牙,秀吉不得不將目光從個人理想上挪開,轉移到幼子秀賴身上。
利用半利誘半脅迫的手段,令東國大名擔任主攻,若是可以攻下更多土地,自身可以延長性命。
若是明軍太過強悍,那就盡可能多的消耗對方實力
作為立身之本的西國勢弱,那就把東國也給削弱,如此一來,自己死后也可以高枕無憂。
以上便是秀吉的想法,是陽謀,縱使德川家康有心抗拒,也無可奈何。
不少老謀深算的大名同樣已經識破,感慨太閣之狡猾,并羨慕豐臣家的繼承人秀賴。
一個明知活不久的人,為一個人生才剛剛開始的小家伙,強提起一口氣,收拾爛攤子,為其留下諸國臣服的環境。
換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