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怪西國將領沒說,跟明軍高層的和談,永遠都是不能相信的。
因為大明從建立之初,就不允許所謂的和談出現,只能玩計謀,所有真心想談判的明將不管有什么功勞,都不會有好下場
不管是李如松,還是楊鎬,他們召倭人和談就一個目的,玩老祖宗的擲杯為號,刀斧手殺出
為了迎接這條好不容易釣出來陌生大魚,劉綎苦思冥想,當年討老婆都沒有如此上心過。
先是找了一個旗牌官員,叫王文憲,讓這個長得很像自己的人去冒充主帥,畢竟,東國將領很少出現在半島,而自己先前去展示誠意,都注意保持一定距離。
至于他本人,則換了套官服,打扮成千總模樣。
戲要做全套
劉綎多番物色,還找了個虞侯冒充接伴使李德馨,以及一個李朝軍官卞弘達,冒充他們的都元帥權慄。
這樣一來,草臺班子就搭建好了,劉綎本尊捧著箭壺,給假自己當背景板。
此外,在大帳四周,劉綎命令隨軍道人出手,為刀斧手遮掩氣息,不,應該叫火槍手。
當時不曉得多少重兵火器對著此地,為確保萬中無一,他還安排了二十只信鴿。
事先跟諸將約定,只要看他離開大帳,立刻點炮為號,四面殺出。
同時放出飛鴿,通知心腹勇將王之翰、司懋官,讓他們一見白鴿飛起,就從附近的城池殺至倭城,攔住賊酋退路。
然而,本多忠勝帶著五十精銳武士離開大本營,越靠近越覺得明軍數量不對勁,心里有些生疑,吩咐麾下多多留神。
等他們抵達明軍大帳以后,假劉綎一干人等笑著出來迎接,按照慣例,互相寒暄了一陣。
說來也奇,本多看見在最后面當背景板的真劉綎,特意駐足了一番,說他是有福之相,還是原勐將。
說實話
劉綎最初看到本多忠勝時,差點沒笑出聲來,就這矮趴趴
東國無雙
有一說一,本多忠勝確實矮,身高一米四,胯下乘著一匹矮馬,比驢子還小,手中卻拎著六米長的神兵蜻蜓切。
像極了騎著狗的猴子
不過,劉綎顧不上暗中嘲諷,內心大驚,以為自己被識破了,連忙借故離開大帳。
而他一出去,立刻喝令放炮放鴿子,準備動手,本多忠勝本就有所懷疑,一聽外頭的動靜,旋即醒悟過來,帶著五十旗本抽刀殺出帳篷,搶回馬匹就走。
本多騰躍上馬,從騎一字雁列,風馳電掣,旋轉格殺。
這是劉綎寫給陸離的信,不可能夸大,也表明他沒能留住對方。
到嘴的鴨子飛了
不愧是東國無雙。
本多忠勝順利逃回倭城,表明劉綎謀劃多時的“和談”大計,沒有任何意外的,以失敗告終。
可他依舊不甘心,咬著牙派特使去解釋,說我們大明跟日本習俗不同,放炮是禮節,只有遇到貴客,才會如此沒別的意思。
本多忠勝又不是三歲小兒,不想撕破臉,隨便敷衍幾句,打定主意不出去了。
騎狗的猴子不出來
直接打吧。
一封求援信隨之來到陸離桉前,劉綎是第一個主動要求水師配合的提督,他希望水軍能夠靠近順天,和自己一起,對倭子形成夾擊之勢。
即,水陸并進,使之首尾難以相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