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綎心里打鼓。
只能硬著頭皮睜著眼睛說瞎話。
什么詐稱和談,什么半道擊之。
反正不管王士琦是否相信,都得給自己找個借口,不然他很難在朝廷的問責中活下來,保不齊還真要被昔日同僚去教坊司光顧妻女。
對此,王監軍只是皮笑肉不笑,催促劉綎趕緊攻城,拿出誠意,讓水師方面的弟兄再信大家一回。
戴罪立功
王士琦輕輕揭過此事,令劉綎不禁提心吊膽,就像本多忠勝徹底喪失對明軍的信任那樣,他徹底摒棄和談思想,開始強迫自己拿出嫡系部隊,準備展現強硬姿態。
只有一件事,劉提督怎么也搞不明白,他秘密調動了五十三人,對于近三萬大軍來說,這個數量毫不起眼,除了使者吳宗道稍微有點地位,余者皆是大頭兵,怎么會走漏風聲
內鬼
可惜,劉綎找不到,亦沒有時間去把他們給挖出來。
因為扮演者為了自己的蛋糕,在破壞談判一事上,表現得異常積極與團結。
尤其是白宇。
入朝作戰的部隊大致可以分成三批,第一批是最早駐守半島的各總兵、游擊,亦或待在鴨綠江畔觀察局勢的西北軍,陸離、杜克、潘明,乃至選擇李朝陣營的扮演者就在其中。
第二批則是跟著李如梅部支援漢城的遼東軍,里面也夾雜著扮演者。
但仍有很多扮演者是在大支援階段,才抵達半島,白宇就在其中。
要是再不表現,就完犢子
校長如此安排大概率就是希望他們的出現,能夠逆轉悲劇
明軍以一場失敗的平壤之戰揭開抗日援朝的帷幕,又一場失敗的四路出擊結束了與倭人在陸上的交鋒。
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明軍與日本的大多數交鋒都是占據上風,上演以少勝多的戲碼,但一頭一尾兩戰的失敗,遮蔽無數雙眼睛。
以至于到了后世,韓國學者甚至叫囂,即使沒有明軍參與,他們的祖先也能夠擊退倭寇。
倘若劉綎、麻貴、董一元摒棄私心,稍微爭氣一點,這種奇談怪論根本沒機會出現,數百年后明軍的功績直接被韓國人給單方面抹殺了。
“極端一點,要不是朝廷派出監軍掣肘三大提督,他們還真有可能跟倭人簽訂和平協議,高高興興把他們歡送回國,這樣兩邊都不死人,皆大歡喜。”
陸離站在外洋遠眺順天倭城,等待那邊來信,或者直接展現出誠意。
這次四路進攻的戰略目標是,切割孤立倭軍順天、泗川、釜山、蔚山四大防區,擊破其防線,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故而,其它三個方向他暫時不作它想,就死磕順天倭城
不然的話,近十萬明軍所謂大反攻,便將成為笑話,唯一能夠拿來遮羞的正面意義,就是讓倭人意識到聯軍優勢已不可動搖,進而加快撤退速度。
而倭人之所以放棄到嘴的肥肉,一是得不償失,不少大名都厭惡征戰,二是秀吉身體惡化,命不久矣,前田利家等大名集體請求撤軍。
所以老猴子呢
到底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