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兵無戰心。
這不要緊,只要主帥劉綎有就行,他不僅親自上前線,還將膽怯逃兵給當場陣斬,以震懾懦弱之輩。
要么死在沖鋒路上,至親享受朝廷撫恤,自己獲得哀榮。要么死在主將刀下,人死燈滅,家人什么也沒有,說不得還要鄰里被罵上幾句。
本來初次攻城犧牲最大的苗兵,暫時當做接應部隊,在稍遠處看著。
雜亂的馬蹄聲、火炮聲,以及各種哀嚎聲混成一團。
這是慘烈的陸地廝殺。
相比之下,水師要輕松許多。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麾下狼兵戰艦擱淺,血染沙灘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故而,用不著陳磷招呼,陸離就決定暫時不進行登陸作戰。
用大將軍炮進行間歇性勐攻,同時,派出小型戰艦,擺出要登陸的姿態。
對此,倭軍將領根本無可奈何。
每次都要被觸動本就緊繃的神經。
沒辦法,誰敢賭他們這一次仍是羊攻,要是被攻破城門,那大家就全完了,而東國人憑什么替西國人去死
兩種非常矛盾的心態,令本多忠勝格外煎熬,可他徹底放棄明軍的信任,不敢再觸及和談示意。
哪怕事后認真想了想,發現那天突然發生在談判階段的炮擊有蹊蹺,它們來自外洋,而聯軍水師跟地面部隊之間,似乎矛盾很深,根本沒有任何配合,甚至可以斷言
這一路主帥在故意坑害水軍。
但西路軍派出使團已經徹底被殺光,尸首懸掛在城樓最高處始終,此戰斷然沒有和談的余地
此外,地面部隊正在發起不計后果的沖鋒,似乎在主動展現誠意。
作為回應,本來平靜沒有多長時間的外洋水師,亦展開了攻擊。
局勢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夜里。
只不過,主攻方向完成了對調,且另一方予以積極回應。
“早該這么打了。”
“吾等不惜一死,劉綎這老小子反而畏畏縮縮。”
陳磷罵罵咧咧,臉上卻不自覺的浮現出笑容,倒不是原諒劉綎的所作所為,而是驚喜于局勢終于走上正軌。
一旁,跟他共乘一艘旗艦的陸離感觸更深,何必呢
早這么打,大概率已經結束戰斗,一邊給邢玠送捷報,等待朝廷方面的嘉獎,一邊商量下面的作戰計劃,該以各種方式援助友軍。
可惜
派系斗爭誤事,天天斗爭,誤大事、誤國、誤天下。
而高層將領在察覺到倭軍龜縮不出、豐臣秀吉命不久矣以后,自認勝券在握,不愿意拿出嫡系部隊去血拼,寧可等著倭人撤退以后再進占空城。
兵力相差無幾,后者還惶惶不可終日,無心戀戰,卻打得不咸不澹,沒了最開始那種精氣神。
綏靖
一個詞匯浮上心頭。
陸離有些疲憊,如果以后有的選,他不愿意參與任何一場明朝中后期的戰爭,哪怕殺倭、滅后金,聽起來很提氣,但同僚們一個比一個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