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桉
發現時間凌晨兩點
地點布里克斯頓街的勞里斯頓花園三號
死者德雷伯,四十三歲,中等身材,衣著整齊。尸體旁有一頂整潔的禮帽。雙手緊攥,雙臂向外伸,雙腿交織,面容扭曲,有驚恐之狀。屋內有血跡,尸體上無傷痕。
線索雨夜、一枚女士戒指
初推兇手狀況
a男性,身高六英尺以上,正值壯年,面色赤紅,腳偏小,穿做工粗糙的方頭皮鞋。
推理如下
根據其留下的腳印,測量步長,字跡高度,推算身高,及穿著。
路上有灘積水,長約四英尺半,兇手可以一步輕松跨過去,瘦弱老頭做不到。
地板上有血,卻無打斗痕跡,血跡與足跡的方向一致,推斷出地板血跡是由于兇手過于激動而從鼻子溢出來的血
不管是原創探桉,還是根據記憶抄襲、模彷,這種列大綱式的描述,必不可少,畢竟是推理向,講究環環相扣。
這一頁被楊楷快速翻過去。
寫在后面的初版故事也是。
“這次事件的后遺癥讓我筋疲力竭,傷病反復發作,讓我十分虛弱。”
“我和許多其他受傷的苦難者一起,因為殘疾而退伍,帶著飽受幾乎不可治愈傷的身體,被送回了故鄉。”
“之后我在政府慈父般的關懷下,意外恢復健康,并在之后的九個月內都接受來自政府頒發的每天十一先令六便士補助。”
“因此,物質上的問題并不讓我感覺很為難,我到國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瓶市面上很流行的外國香水。”
“看來,盡管我已不再年輕,也飽經滄桑,內心里,我仍然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喜歡冒險的”
“年輕人。”
福爾摩斯探桉集的開篇,以華生的視角來講述整個故事,他是法醫,是助手,是記錄員,同時也是福爾摩斯的完美搭檔,兩人攜手詮釋了刑偵中的傳奇。
但這個系列之所以能火,成為世紀經典,是因為人們愿意相信,那位傳奇偵探,以及他的助手,確實存在、有血有肉。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楊楷絕不能亂編,必須言之有物,符合時代背景。
而且陸離看過原著,他似乎改了華生的人設,這位擔任過軍醫的博士并未買什么香水。
顯然,事先有做過相關調查。
十個小時過去。
從白天到深夜,一篇魔改版血字的研究定稿,在這篇故事里,我,也就是華生并沒有危險,只是一個見證者、記錄者、助手。
為了探明作品影響力與具現物品的關系,故事里設置了很多參照物,香水、拳套、轉輪槍、銀幣、金幣層次分明。
萬事俱備,只欠投稿、印刷。
跟以往不同,為了稿費而投稿,必須得到編輯認可,在獲得陸離的資金支持以后,驗證能力成了眼下最重要的正事。
要找全城發行量最大的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