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來看,呂布沒有染上輕脫的習氣,反而像是飽讀詩書之輩。
與此同時。
坐在對首的陸離,見這位絕世猛將如此客氣,笑著拿起酒樽,口中回了一句“同見”,然后大袖一拂,將酒一飲而盡。
接下來,在張遼的引導下,三人連連舉杯,談著各自遇到過的奇聞軼事,聊至酣處,便恣意而笑。
自始至終,對于后園中發生的事,呂布都沒有提及,只當從未發生過。
不僅如此,等主公丁原跳盡興了,他又拔出肋下配劍,特意舞了一曲,絲毫沒有擺絕世猛將的架子。
是夜,連續暢飲了六七個時辰的并州諸將,方才三三兩兩散去。
呂布本是想與陸離、張遼同塌而眠的,卻因軍情要事,必須趁著夜色掩護,率萬余狼騎精銳趕往太原落增援,只能作罷。
而席間大部分將領也是這樣,根本顧不上休息,必需連夜趕往指定郡城鎮守,用丁原的來說:
堅守城池,等待他從北邊回來,攜大勝之勢,前后夾擊,一舉殲滅黃巾余孽。
趕走前來攙扶的戶婢,陸離獨自一人走在回廂房的路上,他覺得腳步有些發飄,倒不是因為醉酒,而是心情所致。
當初若是一意孤行,前往雒陽投靠曹老板,哪里有機會結交如此多的猛將,何時可以掌控軍權、獨領一軍打仗?
不過,今夜最大的收獲還是結交了呂布,多虧兄長張遼多次舉杯相邀,才使得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突飛猛進,遠超席間眾將。
那句同塌而眠,也許有客套的成分在里面,但,能將其說出來,便足以印證呂布心中確實對陸離頗有好感,否則,以他的性格、本事,何必如此?
縱觀《三國演義》,關系好到同塌而眠的,都是哪些人?
劉關張三人,絕對名列其中。
周瑜與蔣干,肯定要算進去。
【第四十五回: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孫權與魯肅,這對君臣也跑不掉。
【一日,眾官皆散,(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因此,陸離曾在筆記上如此總結:只要一起睡過覺,關系肯定鐵。
由此推斷,若是以后呂布反水,只要自己不作死,他應該不會下狠手。
不過,在悲劇還沒有發生前,一切都尚有轉機。
不知不覺中,陸離走到了廊橋上,他駐足原地,看著冒著寒氣的水池,心中思忖:若是事先宰了那個前來利誘呂布的李肅,再聯絡那十八路諸侯,一同討伐董卓,大事成矣!
可,世間變數太多。
且看看再說吧。
另外,不曾看到呂布出手殺敵,倒也是一樁憾事。
長嘆一口氣,陸離拋下各種雜念邁步向前,他清楚,眼下最要緊的,還是隨主公北上抵御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