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兩人相對而立。
【將兵者,忌兇死之形,重福氣之相】
【夫兵者,不祥之器,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不知怎地,陸離想到了兩位鄉老給自己的批命。
當時,他下意識地以為這是對此行北擊匈奴的暗示,勸自己不要因泄憤而隨意殺俘。
如今看來,恐怕應該把兩句批命顛倒一下順序,先是第二句,再是第一句,而且不能只看表面意思,必須取其深意——
如果遇到迫不得已情況,無奈選擇了殺戮,那么,在此之后,就不要再隨意殺人,并且對于那些死去的人,要真心表示哀傷,妥善安置死者遺體。
對應眼下的局勢。
陸離誤殺白馬義從,只能選擇一條路走到黑,但,如果在此期間,他心存善念,不選擇拋尸冰河,而是原地安葬白馬義從,亦或者采用其它方式,就不會遇到恰好從此處路過的趙云,更不會平生波折。
而另一句話則道出了應對之策:
將兵者,忌兇死之形,重福氣之相。
聽天由命,看自身運道如何,命硬逢兇化吉,命不硬……
那就殺上一場!
磕頭乞降?
未戰先怯?
從來不是陸離的行事風格!
更何況,眼下趙云尚未及冠,一身實力應該還沒有達到巔峰,真要生死搏殺,借助胯下神駒,大概有些許勝算。
就在陸離念頭急轉之時,趙云終于開口了:“既是將軍相邀,云不敢推辭。”
“待辭別兄長,便隨閣下北上。”
一身是膽,趙子龍。
若是換做別人,遇到這種情況,怎么可能輕易答應?
而初生牛犢不怕虎,趙云對自身實力很有信心,稍作思索,便應下了陸離的邀請。
行得正,坐得端。
本就是在追殺谷蠡王的路上,遇到了這些幺蛾子,陸離也不怕被查,伸出手來,順勢說道:“上馬,某送壯士一程,主公見離許久未歸,心中定然焦急,必須趕在日落之前回營。”
“好。”
趙云把左手遞過去,踩著馬鐙,翻身坐到陸離身后。
見局勢緩和下來,直覺敏銳的黑鬃馬終于噴出一道氣流,仿佛受驚之人在察覺危機解除后,長舒一口氣。
慫貨。
身為主人,陸離自然知曉這貨的秉性,沒脫胎換骨之前,能被黃巾力士嚇到屎尿齊流,而今差點對上趙云,能不出丑,已是讓人感覺欣慰。
“將軍的坐騎著實不凡。”
此時此刻,趙云心中已信了陸離六分,語氣不復先前那般生硬,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先前是在下行事孟浪了。”
事實上,他本就是性情溫和之人,尤其是對自己認可的人——
連夜追殺敵軍首領,長途奔襲近千里,這是何等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