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而言之。
誰也不會想到,雒陽變天之后,無人竟敢出來爭奪權柄——
當初董卓入京,不管是大將軍何進,還是太傅袁隗,雖然都看出他心懷野望,但也沒太當回事。
畢竟這么多年來,從未有過武人把持朝政的先例,因為,只要誰敢這么干,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可惜,董卓,董太師就是漢末最大的異數,說他蠻橫無理吧,這家伙懂文人那一套,前期也偽裝得很好,說他懂規矩吧,骨子里又信奉拳頭最大,后期直接把桌子掀了。
當然,下場也不是很好,引得十八路諸侯討伐,最終只能選擇遷都長安。
正因為如此,潘明才會面帶憂色,現在并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時機,并州軍雖兵強馬壯、猛將如云,但很難扛住天下豪杰,大概率跟董卓一個下場。
此外,董卓失去了上雒的機會,絕對會加入聯軍……
如此一來,三國劇情徹底崩潰,亂臣賊子董太師搖身一變成了勤王忠臣。
想想就很刺激!
與潘明不同,姜勝與王黎心中在想:把一個世界的發展弄得偏移預定軌道,不比搶奪什么傳國玉璽更能獲得校長認可?
“士人集團失去了大義。”陸離回顧身后光武帝的陵寢,緩緩道:“夜間,北軍、虎賁等部血洗兩宮,這個時候,宮內怕是連一個活著的寺人都找不到了。”
雖然不知道他心中在打什么算盤,但潘明等人還是點了點頭,以示附和。
身為親歷者,大家對昨夜宮中形式都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宮墻倒塌、宮門碎裂,甚至為了制作云梯,連道路旁的參天古木都被砍伐了許多,看上去蕭瑟破敗至極。
外圍如此,就更別提內里了,袁紹、袁術兩兄弟還能稍微收斂一下殺性,北軍就不一樣了,如同瘋狗一般,幾乎是見人就殺,很多在宮城內處理政務的大臣、夫子不得不脫衣解帶,袒露下身才得以幸免。
毫不夸張地說,整個大漢也就剩下十常侍,以及跟在兩位皇子身邊的幾十名寺人了。
這樣一看,閹黨已經不說是元氣大傷,而是幾乎快要絕跡了,還拿什么跟士人集團斗?
在這種時刻,手握重兵、隨時可以南下匡扶漢室的地方諸侯,主動派出使者來援,不正是雪中送炭嗎?
最關鍵的是,這雪中送炭的對象不是閹黨,他們已經被淘汰出局了。
只要史侯同意,丁公立刻揮師勤王,至于討伐何人?
自然是犯上作亂的北軍了。
而汝南袁氏,這棵參天大樹一時半刻還倒不了,最多棄車保帥,犧牲一些黨羽,然后再沉寂一段時間。
聽完陸離的分析之后,潘明也算明白了,董卓那一套太過野蠻了,不講究,并州軍會更加溫和,就他們四人前去相迎,兩位皇子再怎么多疑,也不會將之當成劫駕。
接下來就靠個人發揮了,說些漂亮話,反正十常侍沒得選,也就蹇碩手中有點兵權,還不一定能全部調出來。
略作商議之后,一條可以影響朝堂格局的決定產生了:
為未來天子站臺,跟士人集團打擂臺。
而潘明則代表曹操跟袁氏劃清界限,畢竟,縱橫一方并且手握大義的并州軍,一旦亮明旗幟入京,絕對可以吸引更多的地方諸侯加入進來。
到那時,何愁不成事?
孟德公知道此事之后,不僅不會怪罪,反而會暗自慶幸——
要知道他麾下的典軍校尉部,可是直接參加了血洗宮城之事,潘明代其前去迎駕,能助其洗白上岸。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