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想逃出城的人,李旭的做法是人可以出,但是錢糧物資卻得留下,最多給你留點口糧,否則讓你帶著錢糧出去就是資敵。
對于想要進城避難的人,在查驗過身份之后可以進來,但是卻不能白白吃救濟糧。
男丁要在官府的工地上干半個月,女子則要幫忙做飯送飯送水做鞋子縫綁腿等后勤工作。
總之,李旭的目的是盡量要讓全城的百姓都參與進來,盡量減少吃閑飯的,每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來。
官府以工代賑,接濟難民,也是一舉兩得之事。
在種種舉措之下,整個三水縣以縣城為核心變成了一部緊急開動有條不紊的戰爭機器,各項戰爭準備工作進展迅速。
劉健對于李旭的能力很是贊賞。
李旭的第二批基地士兵也在鄉勇大營建成之后的第二天傍晚到達了,這次來的是一百名騎兵和兩百名步兵,包括一百弓箭手和一百長槍兵。
跟隨這些士兵一起前來的還有一直待在馬欄山基地的秘書娘小艾琳。
兩百步兵被李旭編成了步卒第二曲。
一百騎兵和另外一百名會騎馬的民間鄉勇變成了騎兵第一曲。
同一天,從耀州城押送來的可以武裝五百人的裝備抵達了三水縣城。
有了這批裝備,再加上縣衙武庫儲備的一些兵器,以及一些鄉勇自己攜帶的兵器,整個鄉勇營已經擁有了一千六百人的武裝士兵,其中步卒編了六個曲,每曲兩百人;騎兵編了兩個曲,每曲也是兩百人。
步卒六個曲每個曲都是一百人的弓兵和一百人的長槍兵,長槍兵著皮甲,弓兵暫時不著甲。
兩個騎兵曲,只有一個曲配齊了戰馬,剩下的那個曲只有一半人有馬,另外一半暫時還是步兵。
不過能在短短四天之內完成一大半的招募計劃,劉健已經覺得很不可思議了。
尤其是看到眼前這些鄉勇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很多的時候,劉健是感慨良久的,說這些鄉勇比自己見過的州軍精銳表現出來的風貌也不遑多讓。
他的籍貫是漢中府,李旭就用秦人尚武彪悍,又是保衛鄉梓所以人人奮勇這些理由來搪塞,劉健顯然也是信了的。
有了抄家的銀子打底,這些鄉勇的安家銀子都拿到手了,所以士氣高昂,在劉健視察的時候,在李旭的嫡系人馬帶領下高喊“保衛縣尊,保衛鄉梓”的口號,看的劉健欣慰不已,直呼軍心可用。
就在劉健視察完鄉勇營的第二天早上,李旭派出巡邏警戒的騎兵就稟告說是在縣城以西小塔村附近發現了叛軍前哨,約莫有一千人,正向著三水縣城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