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兌換完了糧食之后,李旭又給譚綸寫信,交代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讓譚綸準備籌建一支大車隊。這支車隊的作用就是運載以后繳獲的錢財糧食等物資,當運輸隊使用。
組建車隊的大車,李旭不打算讓基地的農民去做,而是打算直接截留從那五家抄沒的大車,如果不夠的話再想辦法購買一些或者打造一些。
至于拉車的牲畜,先用繳獲的,不夠的話可以從基地的畜欄中購買。
李旭估計這次抄完家之后自己的財產會暴漲一大截,就算交出一部分給縣衙,剩下的那部分也足夠支撐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消耗了。
李旭的要求是大車隊最少先得擁有一百架大車。
當然,有了大車,還得有駕車的人,李旭又從城鎮中心招募了兩百名農民來專門當車夫和裝卸工。
必須要用嫡系人馬,忠心耿耿用著放心。
第二件事就是要譚綸派人在基地修建幾座大糧倉和銀庫等儲存建筑,畢竟以后運到基地的物資錢糧會越來越多。
規格的話李旭只說越大越好,具體讓譚綸自己把握。
第三件事就是要擴建軍營,畢竟這次抄完家后李旭準備再次擴軍,把所有正兵擴展到三千人的規模。
但是還要考慮以后發展的情況,所以李旭讓譚綸按照容納五千人的規格來擴建。
這樣兩個軍營總共就能夠容納一萬士兵了。
再多的話馬欄山基地就沒地方了,畢竟那是山區,能有那么一大片地方用來當做第一座基地已經很難得了。
因為這些建筑任務,李旭又招募了數百名農民,將農民的總數量達到了一千人,這樣才能讓譚綸分配起各種任務的時候不至于捉襟見肘。
除了這三件事,李旭還在已經建好的道觀之中招募了二十名道士,其中乾道五十五人,坤道五人。
這些道士都是多面手,本身會武功,還能給人做法祈福,更重要的是他們懂醫術,平時可以為百姓們看病,戰時可以充當戰地醫生。
雖然當戰地醫生可能沒有真正的軍醫那么好使,但是有總比沒有強的。
所以李旭讓譚綸到時候派上十五名道士過來,在三水縣給找個道觀,既能撫慰人心,還能順便賺點香火錢,打仗的時候再客串一下戰地醫生。
至于擴軍,那要等抄沒的五家財物錢糧送到馬欄山基地后系統入賬后才能進行。
寫完信后,李旭又檢查了一遍,沒啥疏漏,這才派人快馬送去了馬欄山基地。
如今這三水縣城,沒有李旭的命令,誰也不能隨意進出。
進出城最方便的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