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健的設想操作之后,三水縣的總兵力很快就超過一萬了。
其中鄉勇營正兵三千,輔兵五千;另外還有青壯營也有三千。
除此之外,劉健還把一直名額不滿的縣兵營趁機給填滿了,把原來那些老弱發了一筆遣散費都給汰換了。
縣兵營按照規制是五百人的編制,這次換上的都是嗷嗷叫的青壯漢子,既有之前劉健承諾的捐獻錢糧的鄉紳子弟,也有這才守城戰中表現杰出的青壯。
這些人對于進入縣兵營的熱情比起鄉勇營來高了許多,五百縣兵的名額不到一天就滿了。
看的李旭感嘆臨時工就是不如有編制的事業單位好。
從古到今都是一個樣。
林剛在一旁安慰說這些人肯定會很快后悔的,因為朝廷很有可能會給三水縣鄉勇營轉正。
畢竟整個關中北道一片糜爛的時候,三水縣鄉勇營一枝獨秀,兩戰兩勝,無論是出于立典型還是朝廷想要正式收編這支戰力強橫的地方部隊,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李旭認同林剛的看法,畢竟人家也是從上面拍下來掛職的干部,對朝廷的了解和見識是自己現在還不能比的。
縣兵營這邊李旭沒怎么插手,只是隨便安排了幾個人進去當眼線,還都是剛剛來到縣城從來沒有露過面的幾個嫡系農民。
劉健主動問李旭對縣兵營有什么安排,因為從名義上來說全縣所有的武裝力量都是要歸縣尉領導的。
李旭知道劉叔手里沒有一支直接可以調動的人馬有點不踏實,就很為難的說自己現在帶著鄉勇營以及很累了,若是再管著縣兵營估計忙不過來,還是請劉叔安排一個靠譜的人管著就行。
劉健看他說的認真,考慮了一下之后答應了。
最后安排統領縣兵營的是一個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家伙,叫做劉松。
雖然見了李旭也很有禮貌,該有的禮節一點都不少,但是李旭卻感覺這家伙對自己保持這輕微的戒心。
他猜想難道是劉健對自己起了戒心,后來發現這廝對誰都是一個態度,心中了然。
估計又是劉健的什么心腹,除了劉健,對其他人都是保持著最基本的警惕。
不過好笑的是,李旭安插進去的幾個農民,竟然因為沉穩可靠又賣相好,有一個被認命為屯長,管著一百人。
還有一個被認命為管著五十人的隊長。其他兩個也都撈了個什長。
而且那個劉松還把隊長以上的人叫去訓話飲宴,說了不少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讓這些人好好做事,跟著縣尊,以后前程不可限量云云。
李旭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是有點想笑的。
不過他完全沒有放在心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劉健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他不對自己起什么心思,那就還是他的劉叔。
若是他對自己起了什么不該有的心思,那就會讓他知道什么叫做孝心變質的大侄子。
兩天后,系統提示城鎮中心升級完成。
李旭按捺著激動期待的心情點開面板,發現從殖民時代升級到要塞時代之后,系統的人數限制從五千人一下子擴大了十倍,變成了五萬人。
這個數字讓他一下子心里熨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