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輩如此狂悖自大,饒是林如海氣度再如何恢弘也不能輕易饒過。
一聲令下,三千親兵簇擁著林如海殺氣騰騰地涌向兩軍陣前。
這邊,張龍率領的五百騎兵已經是刀出鞘,箭上弦,嚴陣以待,看到林如海的三千親兵涌過來也都是面不改色,絲毫沒有畏懼的神情。
林如海領兵多年,久經戰陣,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心中暗暗驚訝不已。
對于李旭,他是做過一番調查的。
出身平凡,只是鄉紳的庶出子,若是在權貴人家里也不過是個比家奴好不了多少的家生子而已。
只是不知從哪里學到了一身高明的武藝,竟然走了宋氏的路子混成了一個小小縣尉。
一開始聽說李旭兩戰兩勝,帶著三水縣三千鄉勇擊敗賊軍上萬大軍,林如海心中也只當他是僥幸而已。
賊軍烏合之眾,能夠擊敗他們也沒有什么指的夸耀的地方。
所以雖然也聽說了李旭親手招募編練的三水縣鄉勇營如何精銳,但是聽在林如海耳中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
跟賊軍打了兩場,而且還是據城而首,僥幸獲勝就能稱得上精銳了?
什么時候精銳這么不值錢了?
因此當聽說首輔宋牧下令讓李旭帶著兩千鄉勇進京重建羽林左衛的時候,林如海心中連帶著對宋牧也是嗤之以鼻的。
雖然在朝堂上手段狠辣犀利,但是終究是不知兵的文官,真是愚蠢。
這次兩軍狹路相逢,林如海除了想要折辱李旭一番外,也想用自己麾下數萬精兵的威勢來震懾一下這些來自鄉下的鄉巴佬們,好讓他們知道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成為羽林左衛的。
林如海這次出征帶著五萬大軍,其中有兩萬是從御林軍十衛中抽調出來作為他的中軍的。
除了兩萬御林軍,另外還有三千親兵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戰斗意識,亦或者是兵甲裝備,都比其他軍隊要更精良一些。
這三千親兵可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老爺兵,而是跟南山賊鏖戰多年的精兵。
眾所周知,長安城南邊的終南山山勢連綿,山深林密,地形復雜。其中就有許多賊匪強盜隱藏其中,經常出山劫掠長安城附近的鄉紳富戶,禍害百姓。
這些賊匪依據地形之利,來去如風,行蹤不定,為禍甚巨,被周圍百姓統稱為“南山賊。”
萬年縣縣衙多次組織當地府兵進山清剿,可是效果卻微乎其微,要么是根本無法鎖定賊人的行蹤白跑一趟,要么就是被賊人反而給牽著鼻子在山里亂竄,最終人困馬乏,甚至還被反伏擊。
最后萬年縣百姓鄉紳集體聯名向京兆府求救,京兆府又向朝廷稟奏了此事。
御林軍十衛人馬雖然多,但是卻各有職守,不可能為了區區賊匪就隨意調動。
最后朝廷經過商議,決定將這件事交給已經賦閑在家的寧國公林如海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