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自從在軍中以絕對優勢力敗三將,大顯神威之后,軍中將士無不敬服,但有號令莫敢不從。
雖然威望已經初步建立,但是李旭卻知道要想徹底整合整個羽林左衛,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將領們雖然被李旭個人勇武打掉了驕橫桀驁之氣,但是卻不代表著他們徹底的被李旭折服。
一個將領,個人勇武只是其次,練兵統兵的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李旭則是安排自己的兩千嫡系與其他八千人輪流比試軍陣攻防,馬戰步戰都安排上,各種規模各種形式的比試每天都在進行。
這些士兵也都是從地方府兵之中抽調的精銳,本就不容易服人。
雖然被李旭個人的本事所折服,但是卻對李旭手下的兵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甚至很多人聽說三水縣鄉勇營只是成軍短短幾個月之后,心中不免會生出驕橫輕聲之意。
試問他們哪一支部隊不是精心苦練數年才能有今日之模樣,才能被選中調入京城來重組羽林左衛。
這種事情對這些府兵,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深感榮耀,心生優越之感。
可是一支成軍短短數月的鄉巴佬們也竟然跟自己一樣的待遇,豈能不讓人敵視不服?
所以對于李旭安排的軍陣攻防,各部士兵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將領們也懷著同樣在李旭面前證明自己不是廢物的想法。
但是在七天之后,上萬大軍大部分人都鼻青臉腫,各種輕傷之后,各部對于李旭的兩千嫡系原本的敵意和輕視全都蕩然無存,看他們的眼神都變成了畏服。
兩千帝國士兵的們表現出來的無畏,堅韌以及冷酷血性,以及戰陣之中的嫻熟配合讓所有試圖在他們身上找回面子的部隊都碰的頭破血流。
除了人數對等的比試之外,李旭甚至還安排了一場五千人對兩千人的攻防大戰。
兩千帝國士兵守,五千各部聯軍攻。
可是一個時辰后五千聯軍便分崩離析,大敗告終。
這下,各部軍隊徹底對于李旭心服口服,全方位無死角的敬服了。
就連杜峰這個軍中老油條都再次震撼的無話可說。
若是換個現代人,估計只有臥槽二字來表達彼時的心情了。
從將領到士兵都被李旭折服之后,李旭又進行了第三步動作。
從自己的兩千嫡系之中抽出五百人作為親兵,其他一千五百人跟其余各部打亂之后重新編組。
一萬人馬編成了四個步卒營以及一個騎兵營。
另外還有三千輔兵組成的輜重營。
重組之后,原本的那些軍官將領們基本都升了一級任用。
至于基層的各級小軍官,李旭為了讓自己的嫡系能夠有效控制基層士兵,所以依然采取了競爭上崗的機制來選拔任用。
不同級別的軍官比試方式也略有不同,比如說統率十人的什長和五人的伍長,這兩個最基層的小軍官都是直接比試個人武藝。
再往上面的屯長和軍侯就要比試雙方指揮的能力了。
當然,個人勇武也是比試的一個項目。
最后,通過層層比試選拔,李旭的嫡系人馬最少占據了一般的基層軍官名額。
至此,李旭對于羽林左衛的初步整合算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