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李旭扮成小兵入谷中查看,且說楊文瑞連夜帶兵下山至對山峽谷兩側的崖壁上設伏等候。
山路本就崎嶇難行,夜間行軍更加艱難,一路行來墜崖十足者數十人,扭傷挫傷者更眾。
眾兵丁心中怨憤不已,多有怠慢之意。
奈何楊文瑞治軍嚴厲,眾人雖然多有怨憤,但是卻無人敢言。
有牢騷太盛者出言抱怨,旁人也急忙小聲規勸:“劉書同的血還在聚義廳中的地面上沒有干呢,你是要步他的后塵嗎?”
聞言,再無人敢發牢騷。
楊文瑞雖知兵士辛苦,但也毫不憐憫,只是一味驅趕呵斥,稍有緩行懈怠者便用馬鞭抽打,眾人更加不敢言,只好悶頭前行。
好不容易到了對山峽谷,又辛苦攀上崖壁,搜檢亂石滾木,以作伏擊之用。
崖壁之上樹木稀少,眾兵士又臥在亂石荒草之中,蚊蟲滋擾咬噬,頭頂更有驕陽似火,身心愈加疲憊、神情多有不耐。
甚至有人躲入附近大樹下遮陰避暑,軍心士氣更加低迷。
楊文瑞見此大怒,親自揮舞馬鞭抽打一通,又派一隊親兵擔任督戰隊,對敢違抗軍令散漫憊懶者一律軍法處置。
眾兵士懾于其威,訥訥不敢多言,但是心中卻更是腹誹不已,努力問候楊文瑞歷代祖宗。
在崖壁上埋伏半日后,終于見到一隊官軍騎兵進入峽谷。
楊文瑞精神一震,低聲下令眾兵士打起精神。
手持重金購買的單筒千里鏡觀察官軍動靜,卻發現那隊騎兵并未穿谷而行,反而在谷中來回往返。
旁邊諸將不解,楊文瑞解惑道:“這肯定是用來探路的前鋒人馬,后面肯定還有官軍主力,讓你們的人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
諸將聞言心中都有些驚懼,己方一千余人,何以能與官軍主力抗衡?
只楊文瑞一人興奮不已,心中暗暗琢磨著若是能一舉重創這支官軍主力,不僅己方軍心士氣大振,而且還能補充一批盔甲器械,說不定能一鼓作氣攻入長安城之中擒殺宋氏兄弟,然后迅速控制皇宮,趁機推雍王上位。
大事可期!
奈何他這種狂熱神色看在手下諸將眼中卻更是憂心不已。
自古一來,謀朝篡逆之輩多半難得善果。
不說朝廷在外的數十萬大軍,就是鎮守京城的數萬御林軍也不是他們這千余人能夠抗衡的。
奈何眾人此時騎虎難下,又懾于劉書同之死,根本無人敢出言勸阻,只能默然無語,心中各自盤算。
楊文瑞此時根本無暇顧忌手下諸將的心思,注意力都在千里鏡之中的官軍騎兵身上。
這對騎兵往返穿梭峽谷數次,性質古怪,讓他也有些迷惑不解起來。
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之前的判斷,下令眾兵士繼續耐心潛伏,等待官軍主力進入谷中之后再發動致命一擊。
只見那隊騎兵再一次退出峽谷之后,片刻后峽谷口遠遠的傳來人喊馬嘶之聲。
楊文瑞心中一喜,用千里鏡仔細看去,卻見峽谷口外大隊官兵正在止步休整。
粗略估計一番約莫有近萬人之多。
對于官軍兵力如此之多,楊文瑞心中先是一驚,但是隨即又更加振奮。
因為他看見了這支官軍打的旗幟正是羽林左衛的黑豹旗。
而且最前面的一面大旗上還寫著一個大大的“李”字。
他從雍王府長史朱恒送來的信上已經得知當日救了宋牧,壞了自己大事的正是羽林左衛新任的中郎將李旭。
從那是他就已經恨上了李旭,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以解心頭之恨。
因為恨李旭,連帶著整個羽林左衛都列入了他的必要鏟除名單之中。
沒想到自己今日設伏,竟然等來的獵物就是他這幾天日思夜想的仇敵,這讓他又驚又喜,心中大呼老天開眼,給了自己報仇的機會。
仇人見面,分外見紅。
李旭既然親自領兵前來要剿殺自己,那自己更加不可能放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