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說道:“如今官吏選拔多為推舉制,一年各地推舉而上的官吏也不過數萬之數,撒在五百諸侯部恐怕僅僅是杯水車薪。”
帝辛認真聆聽商蓉的反饋,不時點了點頭。
大商沒有學院更沒有所謂科舉一說,不是世襲就是各地聲望足夠而被舉薦。
世襲制不好說,這件事在這個時代太過普遍,如六代忠烈的武成王,兄妹都是上臣,黃飛燕更是即將成為王妃。
相對來說在軍伍之中,不怎么看重世襲,想要更高位置,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實力的強大,黃飛虎也被譽為聞仲之后第一人,本身就有著不俗的本領以及統軍之能。
但是到文官體系那就太普遍了,這之中也有著普通民眾除了少數賢能者,大多數其實還是渾渾噩噩,讓他們治理也治理不出所以然來。
像是歷朝歷代起義的帝王,可能出身草莽,跟在他身邊的少數也是草莽,但論到治理國家之時,更多的還是偏向世家。
因為世家讀書,知禮,明白世間的一些道理。
而寒門科舉制度,也是讀書,知禮。
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確實就是如此大。
帝辛作為帝王,也沒有想過廢除世襲制,就算是后面有練氣士學府等諸多出現,也沒有改變的想法。
畢竟如同黃飛虎兄妹,對他忠心耿耿,如果黃飛虎有后人,必定是更相信黃飛虎的后人的。
沉吟片刻,帝辛放下酒杯道:“那便先將人口過百萬之數城池牢牢掌控住。
同時各諸侯地短期同化不成,便分批拉攏。
如奴隸,沒有奴隸的貧苦百姓之流,都將是我們爭取的對象。
等到這些人與那些貴族或擁有奴隸之輩站在同一高度之時,如此方可無憂。”
一旁的黃飛燕這時也對著帝辛捧出一本書冊道:“大王,近期國風二冊已經按照您的意思新出臣子規一篇。”
“哦?”
帝辛聞言眼前一亮,接過國風的書冊便翻看起來。
“國風—臣子規謁:
先大商之憂而憂,后大商之樂而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帝辛仔細翻越,盡數都是關于官員的至理名言。
贊許的對黃飛燕說道:“可以發行,務必文武官員人等人手一份。”
“諾!”
黃飛燕青脆的聲音響起,她有些猶豫的接著說道:“大王,此行真的無需吾等陪伴左右嗎?”
待在黃飛燕身旁的蘇妲己也是俏聲說道:“是啊大王,前往陳塘關又要一些事日,人王出行怎能沒有近侍陪伴左右,不若便讓云華與楊嬋陪著你也好啊。”
帝辛聞言搖了搖頭笑道:“不必了,不過是前去祭拜軒轅人皇,耽誤不了多久。”
上次將黃飛燕帶著去冀州不過是因為蘇護不過一只小螞蚱而已,無足輕重。
但這次卻是為了伐龍族,只是和天庭以及地道結盟都還是秘而不宣的狀態,也是為了不讓朝堂擔憂,帝辛并沒有多說什么。
甚至就是這次前往陳塘關的各路大軍都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任務。
帝辛和煦的笑著,下首九天玄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卻也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