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一棟鄉村小洋房后院的葡萄架下,俊秀少年將筆記本電腦擺在石桌上,雙手在鍵盤迅速跳動。
少年叫莫秋,再過十幾天就要滿十八歲,網文作者,漸凍癥患者。
漸凍癥又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或“運動神經元病”,在這個時代是不治之癥,甚至醫學界尚未明確病因。
患這種病早期癥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癥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后產生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莫秋被檢查出此病癥時已經進入中期,肌肉漸漸萎縮,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失去行動能力。
就算不發生呼吸衰竭,也會像霍金那樣全身癱瘓,只剩下腦子可以動。
沒錯,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得的就是漸凍癥。
身患漸凍癥,不能到處浪,每天只能進行強度極低的鍛煉,以延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高中畢業后莫秋雖然考上了一所好大學,可因為這坑爹的病,讓他也沒法去上大學,便當了個網絡作家,在網上寫寫小說打發日子。
莫秋的家是一棟占地面積三百來平的三層小洋樓,左右橫向還有兩棟平房,整體就是個小四合院的格局。
左邊是個兩百來平的茶室,放著十幾張方桌,桌旁配四張長條凳,墻邊有那種帶水龍頭的大茶桶,要喝茶自己接。
平時那些年老體衰,已經干不動活的鄉親會來這下下象棋,打打黃十八(別問我黃十八是誰)。
右邊是廚房和飯廳,莫秋的爺爺喜歡吃柴火灶煮的飯,尤其舍不下那口香脆的鍋巴。
所以在家家戶戶都用電飯煲煮飯的時代,他們家還是燒柴火煮飯。
負責照顧他們爺孫生活起居的保姆,也是本地的一個中年婦人,她老公則是專門負責給老莫家砍柴,干些雜活,相當于古代的雜役,月工資卻不比城里那些打工人低。
主樓前有一片寬敞的院壩,停下十幾二十輛車都沒問題。
除了前院,主樓背后還有一片后院,是平整的泥土地,沒有用水泥鋪過,因為莫老爺子覺得這樣接地氣。
這里的接地氣不是低調親民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地氣在玄學中指的是地中之氣,是土地山川所賦的靈氣。
《禮記·月令》中有載: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鄉下人普遍身體比城里人好,未嘗沒有鄉下人的居住環境更接地氣的原因。
后院架著一個葡萄架,用以代替遮陽棚,八月份的時候,架子上一串串飽滿的紫葡萄掛著,不僅好看,又遮擋陽光。
坐在葡萄架下,太陽照不進來,四面又透風,這小風吹著,那叫一個涼爽愜意。
挨著后院還有一片用籬笆圈起來的菜園子,這是莫老爺子和莫秋爺孫倆自己侍弄的,面積不大,平時種點蔬菜水果,如黃瓜西紅柿,西瓜和地蘿卜(豆薯)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