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在清遠軍來之前,迅速拿下束河縣,然后扮作束河縣民兵,以逸待勞,等清遠軍入了縣城,便是甕中之鱉,我等可擒而殺之,如此詐兵之策,實乃上策也。”
沒有任何人規定,既然下了戰書,就必須等到雙方都到場才開始,這場戰斗,在李氏王朝先行到達丘山,清遠軍就已經輸了。
不要說什么道義,兵不厭詐之言,早就是戰場慣例,否則各路謀士也不會大行其道。
東明缺這個計謀,借助的便是旁人的思維死角,一封戰書,將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戰場丘山,誰能想到,從一開始東明缺就沒有打算在丘山與清遠軍做過一場。
當然,能讓東明缺如此細細謀劃、步步算計,自然是將趙均當作了真正的敵人。
他是李氏王朝消滅清遠軍最堅定的擁簇,他比李氏王朝任何人都目光長遠,在清遠軍表面上陷入易主危機時,他看見的卻是清遠軍麾下日漸壯大的武將隊伍。
尤其是,清遠趙小將軍,這個清遠第一武將。
對付這樣的敵人,什么樣的謀劃,都嫌不夠縝密,東明缺是腦子進水了,才會在清遠軍必然派出趙均的前提下,與他光明正大會戰于丘山。
“將軍不愧是我李氏王朝第一武將,這等遠見智慧,是我等追隨學習的楷模。”
東明缺哈哈大笑,一方面是笑話清遠軍的天真,另一方面何嘗不是自得自己的算計。
戰場之上,勇猛不畏死的確不可或缺,可若是為將者沒有幾分智慧,一味依靠謀士,那便失了幾分堂皇大道之氣。
東明缺最得意的是,清遠趙小將軍的不敗神話,終究是將由他親手結束。
這份成就感,比拿下元氏王朝幾塊地盤都令人舒爽。
“號令全軍,三更造飯,四更拔營,五更出發,目標,束河縣。”
清遠這邊,趙均走的急,彭大主動請纓時,趙均已經走了半天,這讓他忍不住一陣沮喪。
自從澗水一役,秦把頭便與彭大便走的親近,這次也是秦把頭鼓勵彭大,前來毛遂自薦,沒想到還是來晚了一步。
誰能想到,離戰書規定的時間尚早,趙均便已經帶人出發,秦把頭不得不懷疑,難道郭將軍也將禮物送到了趙均府上,這才嚇跑了趙均。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郭將軍應該清楚,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趙子璋,唯獨作為清遠軍中定海神針的趙均,是不會的。
“沒事,現在正是逐鹿之際,有的仗可以打,我們是最早追隨趙將軍的人,以后少不了我們建功之機。”
彭大緊緊握著拳頭,“可是,我怕我沒有多少時間了。其實前段時間,我母親便給我寄信,說姨母希望我回賀州吳氏,北方戰場需要大量的武將。”
韓氏王朝背后有白蓮會,是所有人都盡知的,畢竟紅巾軍本身就是白蓮會教眾搞出來的,南方這幾股勢力,只要是打著紅巾軍的名頭,也算是白蓮會的人,雖然不過只是個名份。
關鍵是,韓氏王朝背后還有賀州吳氏的支持,現在元氏王朝與韓氏王朝在北方的戰場,氣氛越來越緊張,韓氏王朝自然要集齊所有人力物力。
彭大這樣的世仆后人,原本入不了賀州吳氏的眼,但所幸這段時日,他在清遠軍的表現還算亮眼,讓眼高于頂的世家子們,終究屈尊降貴,將彭大放入了征召的對象。
“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你可千萬別犯糊涂,我知你畏懼你姨母,可她無論如何也只是一介女子,你離開清遠軍,才會追悔莫及。”
若是旁人,自然覺得彭大畏懼一介仆從,實在是很好笑的事,可不能親歷,如何站著說話不腰疼,彭大命運的轉機是他姨母給的,也許從小在家中,姨母也扮演著發號施令的大家長的角色,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彭大,反抗他姨母的確是有不小的壓力。
彭大重重的嘆了口氣,“我再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