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瑤他們三個按許正道指示,來到門口,李乘風抱著攝影機跟了過來,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各就各位,等著確定演員的表演區域。
現在要拍的是電影的第三場,高雨桐從醫院出來,回到家中的戲。鏡頭比較簡單,表演的內容也非常簡單,拿著攝影機直接拍都行。不過許正道堅持按照正規拍攝流程來,他讓佟瑤他們三個來到房間門口,讓他們走了兩遍位,把表演區域確定下來。
在正規劇組,攝影助理有時候會根據演員的走位,在地上貼上了膠布,作為記號,對演員起提示作用,免得演員演著演著走到鏡頭外面去了。
《B區32號》雖然是偽紀錄片,但劇組嚴格遵循了這一點。在確定表演區域后,許正道給佟瑤他們三個講戲,給他們分析角色在這場戲的動機、心理狀態和表演要求。
一般的劇組,布光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很多電影給人一種廉價電視劇的感覺,其實就是光打得不好。布光是個很復雜的過程,需要測光表測光的亮度,需要測光的色溫,只有光線的各項參數準確才能拍出最好的畫面來。因此布光是所有部門中最慢的,耗費的時間最多,正常狀況下布置一個全景大概需要45分鐘,布置一個特寫鏡頭也要15分鐘。
許正道他們拍的是偽紀錄片,追求真實感。正常情況下,采用自然光線拍攝,不需要布光拍攝,只有一些特殊的鏡頭會考慮打光的問題。
這場戲是自然光線拍攝,不需要布光。許正道讓張如玉給佟瑤他們三個簡單化了個妝,然后讓他們重新回到演區,開始指導他們在表演區域內進行排練。
對演員排練,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導演認為應該少排練,甚至不排練。他們認為排練次數多了,演員就會變得麻木,在演戲的時候就沒有激情了。王家衛拍電影,就從來都不排練。有些導演喜歡反復排練,會排練很多遍,直到他們徹底滿意,才會正式拍攝。庫布里克在正式拍攝前,會反復排練幾十次。
國內導演大部分都有排練的習慣,因為電影膠片非常貴,一卷400尺的膠片,只能拍4分44秒,便宜的都要1500元。在正常情況下,電影耗片比是1:8左右。按照這個數字計算,一部90分鐘的電影,光是膠片費用就要24萬多。在80年代,國內的電影廠對耗片比卡得非常嚴,耗片比基本控制1:3左右,只有謝晉那樣的大腕才會放寬到1:6,如果膠片用多了,會被廠里批評。所以,拍攝前演員往往會花很長時間排練,從而減少NG次數。
許正道他們是用DV拍攝,到不用擔心膠片的問題,不過他們是北電畢業的,在學校的時候已經養成了拍攝前反復排練的習慣,所以,還是進行了排練。
經過幾次排練,許正道對演員的表演徹底滿意了,招手叫道:“如玉,給他們補妝!”又對其他人道:“大家準備,我們很快就要實拍了!”
張如玉趕緊過來為佟瑤他們補妝,隨后與拍攝無關的人員紛紛退出拍攝區域。
許正道深吸一口氣,提高嗓門道:“下面我們開始拍攝!各組準備!”
各組開始有序行動,場記填好了場記板。佟瑤坐在輪椅上,楊碩站在她身后。李乘風拿著攝影機,站在他們面前,準備進行拍攝。朱亞聞站在李乘風旁邊,準備給佟瑤他們搭戲。這場戲是朱亞聞扮演的麥克拿著攝影機拍高雨桐和男朋友沈昂,麥克不會露臉,但他和高雨桐他們有對話。在李乘風拍攝的同時,朱亞聞就必須站在他的旁邊跟佟瑤他們對話。
場記走過來,將場記板對著攝像機鏡頭。
“打板!”許正道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