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沒有到,他就聽到里面裕王妃高興的笑聲,然后還有一個男子附和的笑聲。
咦,這是家里來了客人?
柳銘淇走了進去,觸目可見的便是兩個穿著錦衣的男人。
兩人都是三十歲左右,一個氣度比較溫和,另一個就顯得有點灑脫不拘禮,哪怕是在裕王府里面,都坐得吊兒郎當的。
他們不但長得比較像,而且還和裕王妃眉目之間有點相像。
柳銘淇的心中,幾乎是一瞬間就涌上了關于兩人的記憶。
“大舅、小舅,你們怎么來了?”柳銘淇露出喜色道。
沒錯。
來人就是裕王妃的兩個弟弟。
大的叫做徐東升,小的叫做徐東平。
徐家是勛貴出身,祖上曾經成就了“擒海公”的偉業,從這個封號就知道,他們在軍工上是有很大功績的。
然后一路降級襲爵過來,到了柳銘淇外公身上,已經是擒海伯了。
再下一代的大舅徐東升,便是擒海子了,再到徐東升的孫子,便成了平民百姓,不會有任何的優待。
除非這幾代又有什么極大的功績,才能保住勛貴的位置。
大康朝連宗室子弟都限制得這么死死的,勛貴的待遇其實也沒有多好。
他們比宗室子弟好的就只有兩點。
一是祖國大好河山隨便他們去,不像是宗室子弟除非經過皇帝允許,不能出京畿地區。
二是他們可以做任何合適的生意,比如說邊關的、海上的,而這些生意宗室子弟一般不會去碰。
至于說什么朝廷的俸祿和賞賜,真的要依靠那些過日子的話,恐怕大半的勛貴家族都得餓死。
幸好歷代皇帝也對此心知肚明,故而對他們的做生意也是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能多賺一點錢。
勛貴子弟做生意,最貴的稅率也才二十稅一,堪比農民們繳納的稅收了,最便宜還能達到30稅1。
宗室子弟要更加寬松一些,最貴是三十稅一,最便宜是五十稅一。
賦稅最重的自然是商人們了,他們都是十稅一,越大的商人其實還越能節省錢一點。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實際農民們的負擔仍舊不小,商人們偷稅逃稅的多了去了。
雖然歷年來因此而抄家發配的商人數不勝數,但巨大的利益還是讓他們前仆后繼,沒有停止過。
這里面,宗室子弟和勛貴子弟們的貓膩更多,能繳納到一半的稅賦就算是厚道了。
可無論是皇帝還是朝廷諸公,都對此沒有深究。
原因還是那個,人家都放棄了最重要的權力,沒有來跟朝廷搗亂攪局,那這邊退讓一些,也是應該的。
徐家老爺子徐柱當年繼承了擒海伯爵位后,就把生意放在了南來北往的大運河上面,做了各種貨物的船運買賣。
因為掛著勛貴的旗幟,沒有受到各大關卡的為難,他們的生意做得還不錯,于是才有了能和裕王結親的機會。
但說實話,迄今為止,徐家的生意在這個漕運大運河河道上面,連前一百都排不上。
排在最前面的那幾位巨商,不是有朝中大佬們的背景,就是眾位總督、大將軍們的關系。
勛貴子弟說起來好聽,卻根本上不得大場面。
這便是朝廷大佬們對他們的處置方式了,反正能讓你掙錢,卻不會讓你掙太多錢,上面永遠有人壓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