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柳銘淇大概試了十來種方法,覺得煤炭、黃土和石灰的比例大概是七二一,這樣加水做出來的蜂窩煤形狀最為牢固,燃燒得也更加充分,不會垮塌。
按照一個蜂窩煤兩斤重計算,煤炭價格才一點六八文,加上石灰和不值錢的黃土,成本價不到兩文。
而蜂窩煤取暖不但能燃燒更加充分、火力更加大,一個五口之家一天燒水做飯取暖,總共用五個便絕對夠用了。——快燒完的蜂窩煤拿到房間里,也是可以散發熱力一段時間的。
柳銘淇心真的不黑,他準備一個蜂窩煤賣兩文錢。
這可不是不掙錢。
因為之前算的兩文錢一個的成本,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的。
我裕王府進貨五千萬斤、一億斤的煤炭,價格能和零售價一錢二分銀子比嗎?
肯定不可能的!
這樣大批量的進價,價格連一錢銀子都花不了。
包括石灰也是如此,那幾乎等于不要錢了。
還有本身就不要錢的黃泥,帝京府的山上、地上到處都有。
綜合起來,即使是加上了人工,成本一定會下降。
哪怕最后柳銘淇只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一個冬天,賣一千萬個是多少錢?賣一億個是多少錢?賣十億個是多少錢?
只要總基數高,那么一定賺錢就會多。
你沒看到農夫山泉的老板就成了我國首富嗎?賣水都能這么掙錢的呢!
關鍵柳銘淇定下這么低廉的價格,就決定了他是在打價格戰。
這樣的規模、這樣的配比,才能做出最好最便宜的蜂窩煤。
別人沒有像是裕王府這樣砸下幾十萬幾百萬兩銀子去進原材料,做出來的單個成本一定不可能低于兩文錢。
做出來比賣的還要貴,那做蜂窩煤來賣又有什么意思呢?
除非是他們搞假的偽劣產品,比如少加煤炭多加黃泥。
但遇到這種情況,苗炎只會謝天謝地,然后就率人過來抓捕他們,慢慢的敲罰款。
……
任何一個時代的老板,都喜歡有執行力的下屬。
像是柳銘淇這樣,第一天說了自己可以做一種更加經濟更加方便的燃料,第三天就把東西搬到了皇宮里的人,任何一個皇帝都會高興。
為了給景和帝展示用途,柳銘淇還做了一個蜂窩煤爐,
蜂窩煤爐就是小時候大家家里都有的那種——一個圓柱形的六十厘米高的雙層爐子。
光是有蜂窩煤,沒有蜂窩煤爐子,這樣的人生是絕對不完整的。
皇帝叫了苗炎和在乾清宮商討國事的好幾個大臣一起來觀看。
柳銘淇熟練的點火生爐子,迅速的把蜂窩煤燒了起來。
那么高的蜂窩煤爐,只塞一塊蜂窩煤是不現實的,等到第一塊燒紅之后,柳銘淇迅即的又把第二塊壓在了上面。
為了試驗效果,他提前叫御膳房的廚子帶了一口鍋和材料,架在了上面,開始了猛火熬湯。
足足一個時辰的熬湯之后便是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