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方,江南富足,東南商貿發達,苦比的只能是西南。
只有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才會有人想起他們。
平日里人家說南方人,都會下意識的忽略西南三省也是南方。
蕭素琴琢磨了一下,慢慢的回答說:“他們普遍是比較富裕一點,比如基本的溫飽還是可以保障的,哪怕只是郊區的農民,只要勤勞日子就過得不錯。
特別是如今江南總督劉仁懷,最是積極打擊那些土地兼并的大地主大富豪們,積極的推動江南發展手工業和織造業,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也給了底下的民眾們活路。
不過有錢的可以天天醉生夢死,沒錢的卻還是非常困難,江南的碼頭上,朝不保夕的碼頭工人數不勝數,他們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力來換取糧食,不知道哪一天倒下去,整個家里的支柱就沒有了。”
頓了頓,蕭素琴遲疑著道:“而且這幾年江南的糧食大量的往外面流,他們本地的糧食幾乎是沒有什么剩余的。一旦江南也發生洪澇或者干旱災害,恐怕整個大康都會亂起來。”
柳銘淇懂了:“你是說劉仁懷太顧著救別人,導致自己也沒有存糧?”
蕭素琴點點頭,“事實就是這樣的,江南最大的那群土地財主,手里存糧都很少。他們也是笨蛋,只想著高價賺錢,沒想到自己多存糧,以備不患!”
少年笑了。
在正常年份,蕭素琴這么想是對的。
可到了明年,自己的紅薯就要從宿霧國運抵中原了。
只要有兩三年的緩沖時間,紅薯就能在大康的土地上迅猛的發展起來。
最多十年的時間,哪怕大康年年發生各種災難,也有紅薯這個救命稻草,總之不會崩盤。
前世的康熙六十年統治,各種災難也是層出不窮,堪比明末了。
結果人家的人口還不斷的進行增長,迅速的恢復到明末時期。
原因不就是紅薯和土豆的作用嗎?
吃多了紅薯會拉肚子。
康熙康熙,天天拉稀,可不是吹的!
不過回頭來一想,蕭素琴對劉仁懷的評價挺有意思。
幾乎所有人都在說劉仁懷的好。
別的不提,今年年初的云夢澤水災,還有之后更大的蝗災,全靠劉仁懷在江南運籌帷幄,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四方。
你說他是能臣干臣也好,說他是竭澤而漁也好,反正人家至少是把眼前給顧著了。
連今天都顧不了,還管明天干什么?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劉仁懷在江南創造了稅賦和糧食的連年增加,那么他對江南的水利、道路、商貿、農業等等,有做出什么事情沒有?
別等到他一離任,留給下一任江南總督的就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爛攤子,那才是不厚道。
如若劉仁懷真的是一個干臣,那么過兩年他調任回京的時候,正好可以幫忙柳銘淇將紅薯推行天下。
畢竟這位一旦回了京,便一定會是文淵閣里面的副相,妥妥的大紅人吶!
……
求點訂閱!
喝點稀飯~~~
話說一放假你們就飛了,訂閱暴跌,這是啥狀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