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這篇偉大的文章的重要性!
想到了這里,陳貴妃對柳銘淇忽然沒那么討厭了。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
聽到了這里,探花郎鐘云翔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動,直接雙手覆蓋在地,頭也叩在地上,不愿再起來。
和他一樣的還有很多人。
不知不覺中間的走廊上面,已經跪滿了聆聽圣音的人們。
一群外國的王公貴族們,凡是來國子監學習的,也都跟著跪在了后面。
這在他們看來,是泱泱大康的圣人之道,是他們拼命想要學習的東西,能見證到這篇圣人文章的誕生,來這一趟大康,已經是儼然無憾了。
那些番邦部落、海外小國的使者,也有不少被震撼住,直接下拜的。
比如說東瀛的使者,聽得簡直是熱淚盈眶,激動得不能自已。
只有幾個草原部落的使者團,才有點面面相窺。
他們能感受得到其中的力量和學識,同時也感到了衷心的羨慕和嫉妒。
“真是圣人文章啊!”
耶律安翔站在座位上,一直保持著鞠躬的姿勢,也是心潮澎湃。
如果此時自己不是室韋使團副使,他早就已經叩拜下去了。
這樣的文章,只能跪著聽,沒辦法站著聽。
乞勒都埋臉上是不可掩飾的嫉妒。
可惡!
為什么大康就有如此的圣人,能寫出如此圣人文章?
我西羌出身邊疆苦寒之地,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老天卻是連出現圣人的機會都一點都不給嗎?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
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
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一口氣背誦完畢,壽王也是累得氣喘吁吁。
他之前背誦都沒有這么大聲,現在想要讓全場人聽到,哪怕是有了鐵喇叭,也必然是用盡了全力。
現場特別特別的安靜。
安靜到似乎就只能聽到這么一個七歲多孩童的喘息聲音。
但是現場又特別的炙熱。
幾乎所有人的炙熱目光,都齊齊的投向了那個矮小的身影。
在這一刻,壽王無比的高大神圣!
……
《勸學》乃我泱泱中華之瑰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許許多多圣人文章,教導了一代代的先賢們,才有了傳承至今的中華。
我中華有此傳承,當永遠不倒,又豈是區區西蠻東野能欺辱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