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兩三年過后,報紙有了長足的發展,有了足夠的根基,到時候無論是誰,都很難從江南這塊土地上把它給剔除了。
鞏淵只是孤傲,又不是迂腐的人,想到了由柳銘淇掛名的好處,他自然不會拒絕。
“殿下,這個報紙的名字應該叫什么呢?”鞏淵又出言問道。
“就叫《江南日報》吧!”柳銘淇說出了自己想到的名字。
“江南……日報?”鞏淵念叨著這話,“王爺的意思是,做成每天都要發的報紙?”
“這只是以后發展的方向。”柳銘淇道,“想要天天發行,技術印刷和運送的問題倒容易解決,關鍵是內容的豐富程度,以及編輯處理的時效性,這些都要長期的積累才能完成的。”
“好的。”
鞏淵松了一口氣,“我還以為一開始就要天天發,心想哪來這么多的東西寫呢!”
頓了頓,他說道:“王爺,我覺得裕王府的印刷工坊非常好,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又比起一般的好,能不能在江南也開一個,正好印刷報紙?”
“你倒是一個識貨的人。”柳銘淇一聽就樂了,“好吧,你回去的時候帶一個小組過去。”
江南是一個商家的必爭之地,印刷行當也是如此。
柳銘淇無意要隱瞞印刷的一些技術,現在已經發明出來了活字印刷,倒是可以推廣一下。
古代的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讀書的人不夠多。
我國是怎么騰飛的?
還不就是靠咬牙堅持下來的九年義務教育?
正是讀書的人多了,基礎就高了,所以在做制造工業的時候,才能做出那么高質量的產品來。
代工的怎么了?
勞動密集型產業怎么了?
沒有這些世界一流的產業工人,難道打仗了你還能叫別人幫你加工軍事物資?
全世界除了德國和東瀛,哪個國家的工人能和我國比?
而且他們兩國的勞動工人數量,加起來再乘以二,都沒有我們多。
這就是我們發展的重大保障!
因此回來看,倘若古代讀書的人能大幅度的增加,那么讀書就不會被當作一種很神秘的秘密武器,從而推廣開來,讓更多的人開啟智慧。
開啟了智慧的我國人有多可怕?
想想三位錢先生,想想那些用算盤算出核彈數據的老一輩科學家們就可以知道!
而印刷更多的書籍,用最便宜的價格傳播,就能改變很多很多人的命運。
這個啟蒙的地點,柳銘淇認為,非江南莫屬。
只有江南這個相對繁華的地方,才有那么多人可以暫時脫離生產,進入學習之中。
換作了在貧窮的身份地方,人們連生活都難以保證,又怎么可能讀書?
當然這也不是一兩年就能達成的目標。
柳銘淇希望能在三十年之內,初步看到蓬勃發展的勢頭,他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