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
葛松道點點頭,恭恭敬敬的給柳銘淇鞠了一躬,“下官代天下的老百姓,謝謝殿下的天才發明!您這一次,功德無量!”
葛松道是朝廷的副相,又是鐵骨錚錚的法家重臣,他都如此了,許多官員也跟著一起行禮參拜。
最后連帶著曹儀都不由自主的鞠躬行禮。
這群人之中,南宮忌雖然也是一樣的行禮,但是眉頭卻皺了起來。
他相信葛松道肯定沒有別的意思。
但這樣當著皇帝,這么多大臣把裕王世子當成救世主一樣,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畢竟最近皇帝還在焦慮皇子的問題,裕王世子可也是太子的候選者之一!!
景和帝倒是沒有什么想法,笑呵呵的等到他們起身,才道:“銘淇的這些才能啊,用在咱們大康身上,真是好事兒一件!你們大家也要好好的幫助他,去實行這些目標……”
“臣等自然盡心盡力,不敢有半點怠慢!”
百官之首的曹儀拱手回應道,但隨之卻話鋒一轉,“敢問裕王世子殿下,這個混凝土的產量如何啊?”
柳銘淇解釋道:“曹相,混凝土只是成品的名稱,它的原料分別是水泥、河沙、鵝卵石和水,其中最重要的原料是水泥,只要有了足夠多的水泥,還有篩選過后的細膩河沙,就能按照比例大規模的攪拌后灌澆成混凝土了。”
一位來自于海邊的大臣就問道:“殿下,您強調的是河沙,難道海沙不行嗎?”
“大人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海沙里面還有太多的鹽分,而鹽分是可以腐蝕很多東西的,包括混凝土。”柳銘淇笑著道,“雖然短時間內沒有關系,但一二十年之后,路面便會變軟、損壞甚至坍塌了!所以用淡水河里面的河沙最好,至少可以保證五十年都有這么堅硬的質量!”
頓了頓,他又道:“現在我們的產量并不高,全力開工一天下來只有三百多袋,每袋五十斤。如果按照三丈三寬、一尺厚的標準,制造二里路就需要二萬七千六百袋。”
“這么多!?”
眾人看了看面前的混凝土地面,覺得一萬多袋水泥才修一里路,簡直是離譜!
“當然了,如果愿意降低標準,變成一丈二尺寬、半尺厚,那就會減少一半的用量。這樣……”
“不用減少了!”
景和帝當即就斷然拒絕。
他剛才估算了一下厚度和寬度,知道這其實比大康的官道還要狹窄不少,倘若還要削減一半,那不是兩輛馬車并排著走都不行了?
厚度也是一樣。
誰不知道越厚的地面越能抗擊碾壓?
你才一尺厚,都還要減少,這還要不要質量了?
看看我們祖宗修好的直道,最厚的地方起碼都有三尺以上,那才叫用料扎實!
嗯,不過呢,如果只是修建村鎮道路,短距離的道路,倒也可以稍微寬松一些。
像是盤山路這樣的地方,那標準更是不一樣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嘛!
……
跪求訂閱!求一個全訂!!叩謝老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