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柳銘淇的了解,現在中原地區是沒有棉花的。
他派人去海南問過,那里居然也沒有。
這就讓人覺得很頭疼了。
畢竟在宋代,棉花就應該在海南推廣開來,黃道婆便是在那里知道了栽種棉花樹的技術,然后學會紡線、織布的步驟,從而把棉花和技術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松江府。
然后松江府的棉花才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了全國的紡織中心。
明清的江寧織造府,便是專門管理生產絲綢和棉布的。
而現在大康的江寧織造府,還有蘇州織造府,都只是管理絲綢生產。
柳銘淇滿以為海南是自己的棉花大后方,當地的黎族一直在培育紡織,只不過現在還沒有被漢人給學習到。
結果到了那邊,發現人家黎族人都沒有種植棉花,今年柳銘淇派去的上百個人員,在海南整個島上尋找了一年,都沒有發現。
但是柳銘淇只是感到遺憾,卻沒有感到慌亂。
很簡單嘛。
棉花的起源在非洲,通過一陣又一陣的大風吹拂,飄在空氣中,一路到了歐洲、中亞,被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一方面往上到了青藏高原,在西域生根,發展壯大。
另一方面它又南下,在南亞的貴霜生根。
恰好貴霜的氣候最適合生長棉花,所以棉花便在這里生根發芽,成為了遍布整個貴霜的產物。
然后它又從南亞出發,順著海路一路的往前,到了斯里蘭卡、到了我國的雷州半島、到了海南島。
最后黃道婆從海南島把棉花帶到了中原,便形成了今天的中原大地上許多地方都栽種棉花的局面。
當然了,論棉花質量最好的,首先就要推西域綿和印度棉。
其余地方的棉花論產量和質量,都比不上它們。
因此,在海南找不到之后,柳銘淇便準備讓人去西域尋找。
雖然要通過西羌和回鶻的領地,但作為商人來說,仍舊沒有多大的危險,在正常情況下,除了馬匪要搶劫他們之外,回鶻和西羌都會保護商隊。
但是現在不行了,景和帝已經決定封鎖所有的邊貿往來,那么就沒有商隊出去和他們做生意,這條路就走不通。
難不成要去印度或者斯里蘭卡?
可這就要打通馬六甲海峽了啊!
時間拖得也太久了。
東南亞這些島國也不爭氣,怎么沒有把棉花樹進貢過來?
我的植物園里面,迄今為止都沒有找到棉花啊!
思來想去之下,柳銘淇還是覺得最現實的只能是從東南亞的海島上找。
肯定那些地方是有了的,只不過是他們沒有發現,或者是沒有重視到。
還有就是柳銘淇撒網并不夠,那些在國子監的島國貴族們,沒有更大的積極性來幫忙找東西。
看來還得加大投入啊。
柳銘淇思慮之間,當即便找了羅烈和杜立峰,讓他們傳遞消息,自己準備好宴席,邀請在京的國子監外國學子們,前來參加宴席。
……
正在這兒籌備著呢,柳銘璟便興沖沖的上了門。
“銘淇銘淇!”
他興高采烈的叫喊著,“太好了!好消息!好消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