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山地眾多,又沒辦法多耕種糧食,背后還有吐蕃時不時的派軍隊前來肆虐一番,所以根本沒有人打他們的主意。
我打你的主意干什么?
打下來后,又要養活這么多的人,又要謹防被吐蕃搶,我吃多了呀?
但是渠勒國也不是沒有任何的好處。
好處便是除了吐蕃的軍隊時不時來搶劫之外,更多的附近的吐蕃牧民、山民們,就會把自己的山貨、牛羊等等拿過來賣。
順帶著再買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回去。
渠勒這里便是一個商品集散地,不少商人都喜歡來這里收購貨物——不僅僅是吐蕃的,渠勒自己的民眾也在昆侖山的北面到處挖掘、采摘、狩獵各種山貨獵物。
如此他們才能在城里聚集兩萬多人,才能穩定下來。
至于說吐蕃搶劫什么的,除了少數幾次,大部分時間也不會去攻打城池,這樣太費功夫,就搶劫周邊村鎮的民眾好了。
城里的貴族大老爺們,只要你不來搶我的,那就隨便了。
于是這便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當然了,吐蕃人來得也不是很頻繁,他們更加喜歡去靠近大康那邊搶劫,那里的小部落更有錢,更有馬牛羊,比這群窮酸好多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昆侖山脈的確不好走。
大軍出動的話,遇到什么風雪、暴雨天氣,那就完了,自己都跑不出來。
現在是夏天,四月份。
柳銘淇這么一群人有了向導,也是花了接近半個月,才翻閱過昆侖山。
主要也是照顧隨行的駿馬,就這么拖累了速度,還不如走路呢!
等到這么三千多人出現在了昆侖山脈的北隅,立刻就引起了一陣雞飛狗跳。
他們還以為是吐蕃人來了,一個個的全都往城里跑,往側面的山上跑……剩下的都是一些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
由此也看得出來,這些渠勒人也是被搶怕了,逃跑都有經驗了。
柳銘淇并沒有管他們怎么想的,在一群吐蕃壯漢的帶領下,慢悠悠的踏上了土路,走向了十里路之外的渠勒城。
渠勒國也就一個城池而已,遠遠的看到城池,感覺就像是在大康境內看到的隨意一座小縣城。
走近了一瞧,渠勒城連小縣城都不如,這城墻全是用泥土圍成的,高不過五米,還到處坑坑洼洼的。
上面的城防也不咋地,接到了通知的渠勒士兵,拿著刀槍棍棒上了城墻。
用千里眼看過去,這些士兵一個個的面黃肌瘦,年輕的還沒有成年,年齡大的胡子都白了,還都沒有盔甲。
他們手里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弓箭,什么箭樓、投石車等等守城的裝備物資,一點兒都沒有。
大康連一個大的關隘、衛城,防守都比他們好十倍!
……
跪求訂閱!跪求月票!
老爺們可憐可憐孩子吧,又冷又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