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禮拜三匝之后,才左右簇擁著鐘七,要往村內走去,長髯中年,指揮眾村人,殺些雞犬牲畜,招待仙長。
“諸位不必如此,亦不須招待,貧道另有事兒,得先上山一趟。”
鐘七連忙推辭道,又看向那長髯中年,回憶片刻道:“可是此前牛棚一敘的劉老爺么?”
“仙長竟然還記得小的,不敢稱老爺,叫小的允周就行…”此前的劉老爺,現在的劉允周聽鐘七還記得他,有些受寵若驚的回道。
原來鐘七初下山時,因得道不久,為官軍拿住,在那牛棚里,便和這劉老爺,有過舊交。
又做法術,殺滅官軍,救出了二郎鎮中的殘余百姓,劉允周一家便在其中,只是后來鐘七從鄧軍出征去了,也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不想他們并未南逃,反而在此建立鄉里。
想起此事,鐘七朝左右一看,果然有好些熟面孔,這些村人中好幾十人都是曾經從二郎鎮救出的百姓。
“逢仙長搭救之后,我等終究思念故里,不想千里南遷,便在此修繕茅屋,后來又有許多逃難的百姓,也在此定居了。”劉允周道。
剛入村中,就見得家家戶戶中門大開,堂屋供奉仙人畫像,村落正中,也是廟宇,供奉仙人。
鐘七細細一看,畫中仙人,與自家依稀有幾分相似,不由道:“這是…?”
“謝仙長救渡我等,結草銜環亦不能報,耐何我等窮困,只好點香燃燭,傳下家訓,世代供奉仙長。”隨行一位黝黑青年道。
鐘七搖搖頭,召集眾村人道:“仙道貴生,無量渡人,救渡苦難,亦是貧道本分,你們不必招待供奉,大費周章,貧道另有要事兒,先得回山一趟。”
聽仙人有事要辦,劉允周與眾村人皆不敢再出言挽留,只是不舍的將鐘七送到村外。
出了村,鐘七歸心似箭,一路奔過桑葉林蔭,往山上行去。
自亂世以來,再無人上山拜香,午山的石階上長滿青苔,小路上盡是枯枝兒。
行不多時,便至伏魔宮外,見那紅墻青瓦,內里香火渺渺升起,鐘七心下感慨道:“紅塵雖有千般好,到底世外才是我家呀…”
一路走入觀內,穿過角樓,到伏魔殿,里面道人寥寥,只有幾個黃袍小童,正在給神壇上的長明燈添油。
鐘七并未做聲,直接轉過大殿,朝后山而去,走后門出觀之后,才見到幾畝旱地,幾個青袍道士,或鋤草,或挑水在地里忙碌。
“你們在種些什么?”鐘七站在后門檻上,朝那幾個躬身忙碌的道人呼喊道。
幾個小道士正弄得專心,聞聲忙轉過頭看去,見一黃衣道士,三綹短須,靠在門檻上。
仔細一看幾人連忙上前施禮,拜道:“主持叫我幾個在后山開地,種些小麥哩,泓師,您什么時候回的?”
“嘿嘿…我剛回來,剛回來呢…”
鐘七回了聲,朝幾人望去,見都是些小道士,疑惑道:“觀里怎么就你幾個…承法他們呢?”
“授過法箓的道長,都下山了,承法道長,旬月前也下山去了。”一個青秀的小道人回道。
“爾等自去忙吧,過后給住持通稟一聲,就說貧道回山了…”言罷,擺擺手,繞過幾個小道士,一路朝后山去了。
許久未歸,虎兒崖上,風景依舊,到鶉鴿洞中,符幡林立,整整齊齊,法壇上香燭燃起,四下里,干干凈凈。
“看來師兄還常派人來清掃,連香燭都一直點著…”鐘七滿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