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啊,小李老師就這么趴在他懷里,很快又睡了過去。
李想繼續查看新聞,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大家對《我不是藥神》的影評。
《<我不是藥神>:生如夏花,為何不能如夏花燦爛?》
微博上話題熱度前十的一篇文章就是關于《我不是藥神》的影評,作者是“樂圣陶”,熱度短短一個晚上就超過了一億。
“終于我要來寫關于《我不是藥神》的影評了,因為我剛剛看完這部電影。作為今年暑期檔最后一部上映的重頭戲,這部《我不是藥神》無論從卡司,還是從題材,甚至是新聞熱度上講,都備受關注。盡管投資不大,但這是一部主打劇情的文藝片,不需要爆米花似的特效,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先說演員吧,主角何浩全近年來的作品很多,票房很爆炸,于是有人開始說他只會‘裝瘋賣傻’,嘻嘻哈哈演一些沒有深度的角色。這次,他演的可不是嘻嘻哈哈的角色,在《我不是藥神》中,他奉獻了無可詬病的演技,C位出道……但是要說何浩全在這部電影中演技最贊,恐怕還要商榷,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奉獻了數一數二的演技,這其中,已經去世的曹家愷最讓人震驚……”
“樂圣陶”的這篇影評洋洋灑灑5000多字,發出時間是今天凌晨一點。看樣子,他從首映禮現場離開后,就開始寫影評,一點時間沒耽誤。
“這部《我不是藥神》講的更多的是貧窮、病痛、死亡,而不是流行的奢靡、愛情、和似乎唾手可得的成功。我認為,《我不是藥神》很可能會改變華夏電影市場,引導一種新的華語電影審美……”
李想花了十多分鐘把這篇影評看完后,渾身酸爽,覺得“樂圣陶”這個人很有眼光,也很有前途啊,真會夸人,不是瞎夸,而是擺事實講道理的夸,嗯,這個朋友李想交定了。
他接著翻看其他的新聞影評。
騰訊網上刊載的是:《<我不是藥神>:法不容情,還是情大于法?》
“說實話,何浩全的電影我一直不感冒,喜劇電影雖然能夠讓人放松心情,但是笑過之后什么都沒留下,只會讓人更加空虛,所以在我看來,何浩全過往的電影,包括那些票房爆炸的電影,都有一種難以遮掩的空洞,但是這部《我不是藥神》不一樣。”
“李想作為這部電影的編劇,這是我聽到項目立項后一直關注的最主要原因。我很喜歡他的文學作品,《逃脫術》、《熱愛生命》、《我是貓》,到最近掀起熱潮的《老人與海》,這些故事有趣又有深度,讓我有充分的理由對這部電影報以期待,事實沒有讓我失望,甚至是大大的驚喜。”
“昨晚在首映禮上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如鯁在喉,心里有許多話想說,我今晚肯定要失眠,不過沒關系,我打算用一晚的時間梳理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觀。”
“電影的角色塑造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甚至每一幀電影畫面都抓住了人心。不談票房,不談利益集團,今天我們就只談談各個角色背后體現的人性……”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后生可畏,有功德的影片》
《<我不是藥神>能不能拿奧斯卡?》
《先別急著流淚!<我不是藥神>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看完<我不是藥神>,悟了<道德經>一句話,比電影本身更諷刺》
《<我不是藥神>:這個夏天最贊的電影,口碑或超<隔江山色>》
……
李想翻到豆瓣,《我不是藥神》已經有500多人評分了,當前的分數是9.8分!別說超過《奇年偶月》,在華語電影排行榜中暫排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