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在電腦上回了佑怡一句話,隨后合上電腦,起身來到沙發區,聽他們報告進展情況。
大概一刻鐘后,丁丁書城一位負責海外市場的副總就先到了,身后還帶著一位女秘書,介紹說是推廣經理,不是秘書。
過了5分鐘不到,華夏書店主管海外市場的副總也到了,一同來的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
李想說:“謝謝你們,這段時間辛苦了,現在《老人與海》在國內的銷售情況這么好,你們占了首功。”
華夏書店的副總笑著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主要是書確實很好,不然我們再舌燦蓮花也沒用,沒人買賬。”
丁丁書城的副總也說道:“書好,我們才能賣的好。賣的好也不代表全部,年底了,我們還有許多工作去做,比如為明年的文學獎項評先工作做準備。李想你放心,書的質量有目共睹,口碑極好,再有我們做公關,肯定幫你拿幾個重要獎項回來。”
所謂的公關,不是說買通關系,而是一些必備的人情交往,比如送給評委會的評論家和作家們人手一本典藏版的《老人與海》,人家不稀罕這點,但這是禮貌,禮貌到了,人家多少會翻開看看,說不定一看,就喜歡上了。但如果你不送,以為書賣的好,人家就一定看過,那可能就與獎項失之交臂。這點和奧斯卡、金球獎的評選類似,每當到了評獎季,電影公司就會找各種關系,爭取給所有評委人手送一份電影的碟片。
丁丁書城的人說道:“好書應該共享,現在國內賣的這么好,李想你和我們一樣,都看到了海外市場的前景,這段時間幾個主要語種的版本已經全部譯出來了,校稿什么的都已經結束,我們和張總他們一起,合計挑選了海外出版商,今天來,就是討論這個,一些關鍵事項需要你來最終確定。”
華夏書店的張總說:“丁總來說吧。”
丁丁書城的丁總說:“好,那就我來把情況詳細講一下。”
他講述的內容和剛剛古琪靜給李想講的基本相同,只是更加詳細了,最后聽丁總說:“現在,我和張總都傾向于四個出版商,分別是法國拉魯斯出版社、德國貝斯曼出版集團,還有美國的希爾出版集團,以及麥格勞出版社。這回四家出版社是歐洲和美洲圖書市場的領頭羊,我們給他們發出出版邀請后,他們都很感興趣,基本都談過了兩輪。其中法國的拉魯斯出版社甚至主動跟我們談了5輪了,他們意愿非常高。”
李想問道:“現在是需要我確定就和這四家出版商談,還是從中挑選幾家?”
丁總說:“挑選兩到三家就行,不能只委托給一家,也不能委托太多家,都不利。”
李想問:“丁丁書城和華夏書店在海外沒有分部嗎?比如歐洲市場,這是世界最大的圖書市場之一,你們兩家做的這么大,不可能沒有分部在那邊開拓市場吧?”
丁總笑道:“當然有,在這方面,丁丁書城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我們在全世界3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部,專門開拓當地市場。華夏書店的海外營銷網絡應該更完善,對吧張總。”
張總說道:“我們經營的時間長,現在在全世界9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20個出版社分部。”
李想問:“那你們為什么不可以直接在海外出版《老人與海》,為什么還要另外找出版商。”
丁總說:“這和每個國家的政策法規有關,大部分國家對這方面管理很嚴,就比如我們國家,外國人要想在這里設立出版社,不說不可能,但是很難很難,而想做大做強,和本地出版社競爭,幾乎沒有優勢。我們面臨的情況一樣,首先要拿到出版發行資質就已經很困難了,其次是建立營銷網絡,最后,發行圖書宣傳很重要,沒有媒體資源,要想做強出版社,那太難了。剛才給你說的這四家出版社,基本都有自己的宣傳渠道,甚至本身就率屬于某個大媒體集團。我們現在設立的分部,更多是做一些聯絡、溝通、協調、督促的事情。”
張總說:“我們也很想直接代理《老人與海》的海外出版業務,那樣省了很多事情,但是自知能力有限,只能找海外大出版商。”
李想說:“明白了,既然你們已經商談過好幾輪,那現在對方給出的條件是怎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