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來到工作室,手機仿佛瞬間連接了世界,電話開始響個不停,四面八方來電話,詢問他獲獎的事情。
白蘇電話里說:“《老人與海》獲得提名,我相信能最終獲獎,另外七本書,我看過其中三本,和你不能比。”
李想聽到電話里傳來一個粗獷的女聲,在叮囑他這是最后一杯,猜測應該又是在酒屋里。
楊昆也打來了電話,其實,李想正準備提前一步給他去電話,主動告訴他這個好消息,畢竟他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當初和他一起到法國,找塞西爾溝通推薦。
楊昆說:“能夠入圍已經是了不起的成績,放平心態,你是公眾人物,要注意言行。”
李想猜想,楊昆可能是擔心他會得意忘形,對外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所以才委婉地表達這樣的意思。
黃佑怡更不用說,電話里夸獎李想真棒,李想心情歡快,立刻得意忘形,說:“我哪里都棒。”
然后她被黃佑怡在電話里訓了一頓,掛了。
“大象,過來~~~”隔壁的三層紅磚小樓傳來許子同的聲音,只見他站在二樓的陽臺上,朝走在梧桐樹下,準備進工作室的李想招手喊道。
李想過去,問:“你今天怎么有空閑在工作室呆著?”
許子同說:“昨天下午4點鐘,才從東北回來,那邊下大雪了,美。”
李想站在樓下,昂著腦袋和二樓的許子同說話。
“既然美,怎么沒在那邊多玩幾天?”
許子同:“下午要去魔都,沒時間吶。我問你,你真的獲得了那個國際文學大獎,法國的龔古爾?”
李想說:“你搞錯了。”
許子同一驚:“不是吧??我搞錯了?沒這事?我剛看的新聞,你看,新聞上就是這么說的,不止一家,所有的都是這么說的,不會是鬧了烏龍吧?”
李想說:“確實是龔古爾文學獎,但沒有獲獎,只是入圍了名單,獲獎要后天才公布,現在還不知道。”
許子同立刻翻看手機,說:“有些網站是說入圍,有些直接說的獲獎,這些新聞記者也太不嚴謹了。”
李想說:“自媒體吧,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有搞清楚。”
許子同的話給李想提了個醒,現在新聞媒體的準入門檻低,自媒體發達,審稿沒以前那么嚴,標準大大降低,新聞的嚴謹性大幅下降,有的媒體報道說是入圍,但是有的直接說成了獲獎,這會引起誤會。
回到工作室,李想喊來古琪靜,讓她擬一份公告,把獲獎的這件事解釋清楚,尤其是入圍,而不是獲獎。
古琪靜本來就在安排人寫公告,李想作為公眾人物,這種大事發生,工作室都需要對外發聲,統一口徑的。與此同時,丁丁書城和華夏書店也在等待她這邊擬定新聞通告,好三方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