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隨后也選擇了其中的幾個平臺,與對方達成了合作的意愿,而要說到在活動過程中蘇伊有意無意會提及的一個人,那大概就是楊柳了。
“對啊,我其實很喜歡她的,她唱歌真的很好聽,我現在手機鈴聲都還是她的歌呢。”蘇伊又一次說起。
主持人跟著又問道:“那是不是蘇小姐在《垃圾》這部作品影視化的時候,也有推薦自己喜歡的演員作為參演的人選呢?”
“這個倒是真的沒有,其實我不追星的。”蘇伊看著鏡頭笑了笑,幾次下來,她已經習慣了一整套被攝像機面對著的流程了。
“開個玩笑,我其實本來腦海里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輪廓,是對應到每個角色身上的,不過在后面看到這部劇的演員的時候,已經是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樣子了。
尤其是對于楊柳,她本人也讓我很驚喜,可以說,她就是我心目中那個堅強的女主角的形象了。”
“看來這部劇在選擇角色上也是下了功夫的,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也是錯不了的。”主持人附和道,隨后便又按照流程繼續下面的問題。
“聽說蘇小姐在《垃圾》這部劇拍攝期間,有去過劇組的拍攝現場,是嗎?當時看到現場的拍攝,不知道有什么感覺呢?”
“對的,我確實有去現場探班,大家拍攝都很認真,也很辛苦,不管是演員,還是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有為了完成這部作品一直在努力,我也是第一次有這樣的一個經歷,自己也有被鼓舞到。”
蘇伊將事先對過的問題,收錄進系統后臺的備忘錄里,然后分別給出自己的關鍵詞,再由系統自動給出衍生的,官方話術的回答作為參考。
而她只需要在看著鏡頭微笑的時候,將注意力關注在系統后臺的界面上,然后就可以面帶笑容地,得體回答每一個問題。
除了在說到楊柳這個名字,以及有關的部分時,才會更有必要表現出真情實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回答些什么。
這樣的一套應對措施對于正常按照流程進行的安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有的時候,卻也不乏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
“《垃圾》這本書好像是蘇小姐的第一部作品,而其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和蘇小姐的筆名是一樣的呢,有人說這好像也是蘇小姐你的真名,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呢?”
蘇伊看了問問題的主持人一眼,然后很自然地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來,“是的,蘇瑪麗,這確實是我的本名。”
關于筆名和主人公的名字一致的這個問題,本來是有的,只不過關于真實姓名的這一條,卻不在本來的問題之列。
蘇伊視線掃過備忘錄上的內容,然后也就跳過了原本的回答,不過她也本能地感覺到了,從這臨時起意的問題,而帶來的有些不尋常。
“有這本書的讀著提出了一個疑問,他們在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發現其中的很多一部分事物,甚至是人,都頗具真實性。
再加上女主人公的名字,又是以作者本人命名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這本書里的故事,其實有發生在作者身上,真實故事的參考呢?”
在還沒有思考答案的間隙,補充的問題隨之而來,“還有,蘇小姐對于一段感情中,同時存在第三個人的關系,不知道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