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人換好了便利店的制服,剛一想開口問李允兒的手機號碼是話到嘴邊就立馬打住了。
自己這才反應過來,當下是1983年,根本就沒有手機這一種東西。他要是沒有記錯,第一臺現代商用移動電話的出現是在1985年。
那是一種重達3公斤,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防身的東西。它形如單肩挎包一樣,電源和天線都在那盒子里面,更像是后世無繩座機電話的鼻祖。
真正意義上面現代手機的出現,那是在1987年。它的重量達750克,像磚頭一樣,被中國大陸人俗稱為大哥大。
這玩意兒哪怕攜帶不方便,信號也不太好,卻特別的有排面和派頭。而給中國大陸人這一種極佳觀感,最早就源自于香港電影當中的那些大哥級人物的標配。
就1987年的中國大陸,已然在這一個方面是跟上了國際步伐。不過,當時的一臺大哥大的官方價格是2,3萬軟妹幣。
黑市價格更是高達5萬軟妹幣。這還只是裸機的價格。入網費還得再出一個5,6千軟妹幣。
即便是到了80年代末期,中國廣大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也少有能夠過100軟妹幣。
萬元戶這一種充滿了富裕頭銜的稱號在中國大陸上面才興起不久。哪怕是萬元戶,也未必買得起大哥大。
市面上流通的貨幣當中最大面額的主要還是第三套軟妹幣10元大團結。至于50元,100元面值的軟妹幣,那還得到1987年4月27日后出現的第四套軟妹幣當中才會出現。
這去買大哥大,用麻袋裝錢去買,都絲毫不夸張,而能夠手拿大哥大的人,那絕對是非富即貴。
也成為了最先富起來那一代人出去談生意的標配,甚至比后世開著百萬級軟妹幣的豪車都還要有氣派的多得多。
只要把手上的那一個大哥大朝著桌面上一放,那立馬就能夠帶有一種氣勢和實力的彰顯。
同樣是在這一個時期,中國大陸已經出現了好些如街道辦公家工廠的中小企業陸續倒閉破產。
這最早失去公家工作的一批人,不是不幸,而是大幸運。他們成為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后,算是最早的一批下海經商的私營個體戶。
哪怕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所為,也歪打正著和機緣巧合的賺到了他們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
除了他們這一批人之外,再有就是刑滿釋放人員,沒有正式工作的城市待業青年,主動停薪留職或者辭職的人等等。
改革開放初期,整個80年代,市場上面的空白太多。只要轉變了過去那一種死守個單位不放的陳舊觀念,放得下面子敢去干,那普遍都能夠賺到錢。
就算當時只是一個擺地攤賣耗子藥的人,也照樣能夠有機會做大做強。社會上面有太多的機會。
在一個野蠻無序生長的時代里面,自是會伴隨著一些不好的現實問題出現。否則,也就不會有1983年聲勢浩大和席卷中國大陸的嚴打斗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