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兒獨自一個人又步行了有半個多小時,是才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她本著能省則省,省到就是賺到的原則,連公交車都舍不得花錢去坐,全靠自己這一雙腳。
和她同住一個房間的朝鮮人金恩惠,見到自己這個舍友剛回來就一屁股坐下休息是習以為常。
她倒是沒有惡意的隨口一問:“你又是步行回來的?”
“沒辦法啊!誰讓我缺錢呢?”李允兒雖然和對方是同一個民族,但是來自朝鮮半島上面兩個體制完全不同的國家。
她們二人之間哪怕有分歧,也能夠調和,全然不像兩個國家是針尖對麥芒,根本就是水火不容。
1983年的朝鮮,經濟上面并不比韓國差,只是開始比過去放緩了不少,也是其本國經濟衰退的開始。
朝鮮經濟開始徹底不行,那是在蘇聯解體,中國大陸也改變了過去的一系列無償援助政策。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朝鮮從1994年到2004年,整整十年的“苦難行軍”,也就是朝鮮大饑荒。
在80年代之前,以及樸正熙還沒有上臺主政韓國和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以前,朝鮮的經濟實力是要比韓國強很多。
在那一個時期,朝鮮已經初步實現了工業化,而韓國仍舊只是一個貧窮和落后的農業國家,大部分韓國人還真是連飯都吃不飽。
電影《金姬和銀姬的命運》還真不是完全的瞎編。就影片當時的情況而言,朝鮮那邊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是遠遠地高于韓國。
后世是朝鮮人是想方設法的從朝鮮向韓國跑,而那個時候是韓國人是想方設法的從韓國向朝鮮跑。
即便是在RB的朝鮮族人也分成了兩派,來自北邊的朝鮮人是看不起南邊的韓國人。這全然和后世韓國人看不起朝鮮人是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顛倒。
RB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后世,一直都充當著朝鮮和韓國中間的一個“中轉站”的角色。
韓國的經濟開始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在樸正熙上臺后,特別是在80年代中后期更是加速增長,從而締造出了所謂的漢江經濟奇跡。
到了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則是標志和象征著韓國整個國家的崛起。最是著名的韓國電視劇之一《請回答1988》,反應出了就當時普通韓國人的生活水平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不但完完全全地能夠吃飽穿暖,而且還有可口可樂等好些副食品。錄像機,彩色電視機,照相機……甚至私家車都已經開時走進千家萬戶。
“你長得漂亮,完全可以找到一個能夠幫到你的男人,也就不用這么辛苦的過活了。”金恩惠湊到了她的身前道。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得了別人的好,那是需要還的。”李允兒可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漂亮女孩子。
“說到底,你就是腦袋不開竅。若是你不喜歡RB男人,在橫濱這里,日籍朝鮮族男人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