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人不是向往黑暗,而是為了更好的看清楚黑暗里面到底存在些什么玩意兒。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政府宣傳,往往都喜歡說好聽的話。
其實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子事情。自己腦袋里面不免就想起了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的紀實文學作品《我在底層的生活》所描述的一些事情。
連后世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都照樣有人吃不飽飯。這部分人還不是什么好吃懶做,等著吃國家福利。
他們照樣在工作。只不過,他們的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都被房租吃掉了。這其中還沒有包括水電煤氣等日常必要的開銷。一天只吃一頓飯。
2017年獲得普利策獎當中非虛構文學的《掃地出門》一書就更是展現出了美國社會血淋淋的黑暗一面。
在美國,你要是敢于拖著房東好幾個月不交房租,那房東就可以報警,繼而法院出具驅逐令。
要是房客沒有交一筆錢交給法院用作保障個人財產的安全,那到時候就會有全副武裝的美國警察拿著槍的破門而入,再把房客的東西都統統地扔出去。
這真要是還有錢,都交房租了。就是因為沒有錢,才會交不起那一筆保障個人財產安全的費用。要是發生在寒冬里面,那就更慘了。
林雅人的腦袋里面又跳出了前世看過的另外一本書《鄉下人的悲歌》是同樣在講述美國底層人民的真正生活。
這里的鄉下人不是指美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而是指美國的工人階級,特別是被美國稱作“鐵銹區”,也就是美國的老工業基地,那些失業的工人們。
不是他們不工作,而是沒有多少工作給他們干,畢竟不少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已然把工廠都轉移到了中國大陸去。
“懂王”***為什么最終能夠當選總統,為什么能夠得到來自美國“鐵銹區”,中下階層人眾的支持,可不是沒有原因的。
林雅人明白,現在是1984年,蘇聯還沒有解體,但是也已經沒幾年的奔頭了。自己哪怕沒有在蘇聯生活和工作,也知道這個時候那些身處于中下階層的蘇聯人過得日子就不會好。
什么免費醫療,什么免費教育等等都是建立在國家富裕的基礎上面。國家財政上面要是沒錢,那些就是空架子。
等到1991年的蘇聯一解體,再上一個經濟上面的“休克療法”,直接就把社會中下階層的俄羅斯人民是拖入到了水深火熱當中去。
相比之下,這個時候生活在RB的人群,還是相當的幸福,畢竟整個RB的經濟是處于上升的階段。
后世的中國大陸為什么老是提出要保GDP增長?聽不懂的人,永遠也聽不懂這里面的真正意思。
唯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才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致使社會上面沒有高的失業率,也才能夠安定和諧。
否則,不單單是饑寒交迫,而且連生命都會隨時受到威脅。1998年的中國大陸第一次大下崗的慘重教訓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