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課文對美國胡佛總統的評價,并不中立客觀。在我個人看來,壓低他的目的是為了拔高羅斯福上臺后推行的美國新經濟政策。
就事實而論,加上我個人的觀點,羅斯福的美國新經濟政策和德國希特勒搞得那一套國內經濟政策都差不多。
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政府或者國家大力投資國內的基礎建設來拉動本國經濟的增長。這一個政策的好處就是能夠招來大量的失業人員。
在這期間,還大量限制了對工程機械設備的嚴格使用,而目的就不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全是為了最大限度的解決就業問題。
羅斯福還讓派了大量的美國人去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上面去種樹。他目的就是為了讓失業者有事兒可干,免得閑著東想西想的亂想,東走西走的亂走,反倒容易出問題。
只要人有工作,有一份收入,那就能夠穩得住人心。畢竟,在經濟大環境特別不好的情形下,要求不能夠太高,只要有工作,吃的飽飯就可以了。
羅斯福從胡佛手那里接過來的攤子是更爛,已然把美國都推到了快要再次爆發內戰的邊緣,畢竟美國多地都出現了暴動。
他干好了就會成為名垂青史的美國總統。反之,他要是干不好,那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事實上,美國經濟的再次繁榮,根本就不是在大蕭條過去之后,而是在二戰全面爆發以后。
美國國內多余的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就很好的組成了作戰兵源的輸送處。像這樣的人,要多少有多少,死了也不可惜。
要是讓他們整天游手好閑的留在國內,沒有事情可做,反倒容易引起各種社會問題和事端。
加之,各種軍需產品成幾何數字的增加,致使美國各工廠能夠開足馬力,全面大力生產,也就促進了更多的就業,讓更多的人有了工作和收入。
口袋里面有了越來越多錢的普通美國國民,自然就更愿意進行各種消費,從而拉動了內需的大幅提升。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
整個二戰期間,不但美國的本土又沒有受到什么破壞,而且還讓其是又發了一次戰爭財。
美國國內更加是一番歌舞升平,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的好景象。”林雅人侃侃而談道。
山田拓也仔細聽完了他的講述后,突然有感而發道:“在過去吧!我認為你能夠從股市上面賺到錢,僅僅只是你的運氣好而已。現在看來,是你的實力起到了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就是我們之間的一個閑聊,僅此而已。這個和股市也扯不上什么關系。”林雅人平靜道。
山田拓也擺手道:“最起碼,由此可見一斑你對經濟學的熱愛是非同一般。要不然,誰會看這種特別厚實的書籍,還會記得這么牢,以及帶有個人的見解和看法呢?”
林雅人沒有就此飄飄然起來道:“謬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