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后的RB普通白領的工資性年收入,哪怕保住了工作,也至少被砍掉一半,而最常見的就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一個RB普通白領的年收入在這個時候有個三,四百萬日元就屬于常態化了。若是企業好些的,也無非就四五百萬日元的樣子。
對于個人而言,最大問題和危機都來了。一個普通白領在7年前以5000萬日元價格,分三十五年買下的房子在這一個時候,估計也就值個2,3千萬日元,被腰斬一半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本人的年收入也從過去的上千萬日元下降到了恐怕連五百萬日元都不到的水平,而每月還款也不會因此減少。
即便把房子賣掉,也還不夠償還銀行的貸款。這繼續維持每月的房貸,同樣是無力為繼。最后,就只有破產。
自此之后,露宿街頭,走上自殺道路的RB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一些在這之前,也沒有花天酒地和紙醉金迷。
老老實實和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他們,完完全全地沒有想到個人會有這么一個慘絕人寰的下場。
對于普通人而言,誰說買房是抵御通貨膨脹的最佳辦法之一?瞎幾把亂說的。加了杠桿的買房,都是有著潛在的風險存在,畢竟也是屬于一項風險投資。
杠桿加得越大,風險就相應的更大。一般人誤以為加杠桿一倍,那就意味著風險只是對等的增加一倍。
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么說的。杠桿每加大一倍,對應的不可控的風險就會隨著變得更大。這還只是在房地產市場,還不是在變化詭譎的金融市場上面。
在正常的情況下,每月收入和當地房價每平方米的價格差不多,才是買房的一個最佳選擇。可是,現實又逼迫一般人普遍不會做出如此理智的購房行為。
就算在RB目前房地產市場價格相對要低的情況下貸款購房,也是一件相當冒險的投資行為。
除非在窗口期,也就是在1989年12月之前把升值了有六倍的房子變現賣掉后,再等到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了,再去買回來,那才能夠真正的賺到錢。
隨隨便便地毛算一下,5000萬日元的房子,變成3億日元。還掉銀行4500萬日元貸款里面的4000萬日元,畢竟在這幾年內只多不少的能夠還掉500萬日元。
這凈賺2.6億日元后,哪怕再用3000萬日元的價格又買回來,也還剩下2.3億日元在手。
而這個時候的房子,可不是分三十五年貸款的房子,而是全產權額屬于個人。有了2.3億日元在手,無論是享受人生,還是養老,都美滋滋的。
自此之后,RB的經濟就會陷入到十年低迷和不景氣,二十年低迷和不景氣,三十年低迷和不景氣……也就意味著錢更值錢了。
原本一個公司普通的白領階層是從根本上面就實現了階層躍遷,雖然沒有成為真正的有錢人,但已然是屬于名副其實的中產階級居上游者當中的一員了。
能夠真正做到這一步的普通RB工薪階層不敢說沒有,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見,在RB想要突破固有階層是有多么的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