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蓮舟勤奮刻苦,老實本分,在武道上,成就卻是有限,難望先天;”
“老三岱巖精明強干,為兄交待下去的事,從沒錯失過一件,只可惜,哪怕是治好了也是廢了;”
“老四松溪機智過人,乃是七人中的智者,然而,悟性卻是一般,只能算中人之資;”
“老五翠山文武雙全,悟性最高,可惜在海外耽誤了十年最佳時間,徒夫奈何;”
“老六梨亭性子軟弱,內力修練平平,劍術卻最是精通;”
“小七聲谷近年來專練外門武功,只知外而不修內,算是走上了歧路!”
別看前些年張三豐一心閉關,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最少有九個月是在閉關中渡過,但是他對自己的七個徒弟卻是了如指掌。
蕭寧聞言,心中細細思量,卻是和他了解的相差無誤,不由笑道:“師兄法眼無差,我方才升起的那個念頭,就是和老五翠山有關!”
張三豐看了他一眼,越發好奇起來,問道:“你那個念頭是什么,不妨直說,遮遮掩掩的,一點都不爽快!”
蕭寧打了個馬虎眼:“哈哈!師兄莫急!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對明教怎么看?”
竟是又賣了一個關子。
張三豐聞言不由翻了一個白眼,隨后倒是陷入了沉思。
過了許久,他斟酌著說道:“據老道所知,明教自武周時傳入中原,又名摩尼教,他們崇拜日月,教徒服飾崇尚白色,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講究團結互助,稱為自家兄弟姐妹。”
“前宋時,教徒遍布天下各地,尤其是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他們不斷組織農民起義,最著名的有方臘、王念經起義。”
“到了如今,更是信眾如云,數以十萬計!”
“其中高手眾多,上至教主陽頂天,左右逍遙二使、四**王、五散人、五行旗主等等,哪一個不是江湖中響當當的一流高手!”
“只是,長此以往,魔漲道消,非我正道之福啊!”
張三豐畢竟是老江湖,活了百多歲,對江湖上的各大勢力都是如數家珍,邪派頭子的明教更是格外關注了。
畢竟,世道混亂,說不定哪天兩家就成了生死大敵,提前了解總比臨時磨刀要強。
蕭寧神秘的一笑:“所以啊,要解決明教這一大禍患,擔子終究要落到翠山師侄身上!”
張三豐疑惑不解,問道:“翠山?不妥吧?他修為雖然還算不錯,卻也堪堪進入后天七層,比之遠橋、蓮舟差遠了!”
“再加上在海島上耽誤了上十年的大好青春,如今想要迎頭趕上遠橋和岱巖,是比較難了!”
“師弟,你的意思是?”
聽了蕭寧的話,張三豐是一頭霧水,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都不知道他不說什么。
蕭寧卻不管這些,他繼續之前的話,說道:“我曾經聽老神仙說過,明教上任教主陽頂天突然暴斃于明教的秘道中,明教的一干教眾卻因為教主失蹤長達二十余年,進而搶奪繼任教主寶座以至大打出手,導致明教四分五裂!”
“因此,師弟我認為,翠山師侄的機會,來了!”
張三豐問道:“什么機會?”
蕭寧一字一句的說道:“爭奪明教教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