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蕭遙愣著脖子,眼中止不住的熱血沸騰。
蕭寧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使得這氣氛凝重的大廳立時輕松了下來。
“怎么,你很氣憤?想要沖出去大殺特殺一番?”
“想來,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吧?”
他說完,抬頭看向殿中眾人。
“愚蠢!無知!”
“我輩武者,身懷滿腔熱血,這是好事!”
“但若只會一股腦往前沖,那只會落了下乘,莽夫的行為!”
“兵書有云:上兵伐謀,攻心為上,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再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你們都學過!”
“動動你們的腦子好好想想,到底應該怎么做,三思而后行,而不是一窩蜂的上戰場!”
“去戰場干嘛?當炮灰嗎?”
“哼!”
蕭寧冷哼一聲,坐回了座位上,端起茶杯,悠閑的喝了一口,任由下方的眾人思考。
聽了他的一番話,任蕭遙臉上露出思索之色,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對啊,父親說的對,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他不禁思索著。
底下一眾武館弟子倒是議論紛紛。
“師父說的對,我們不能莽撞,應該要講究策略,我覺得,可以刺殺鬼子軍官,讓他們的軍隊大亂,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一名弟子站起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他一說完,立馬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
“黃九師兄此言差矣,據師弟所知,鬼子軍隊實行的是三三制,一個分隊13人,有分隊長、4個機槍手和8個步兵,一個小隊有三個分隊,有一個小隊長,兩個副隊長。”
另一人立即出聲反對。
“哪怕殺了一個小隊長,也立即有副隊長頂上來,因此,刺殺的事情不靠譜,作用不大!”
此言一出,又有眾人贊同。
之前那叫蕭黃九的弟子訕訕的坐了下去。
又有人站起來說道:“我覺得,我們可以偷襲倭人的老巢,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抓住鬼子國內的政要或是高層,強逼他們退兵!”
他一說完,立馬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
眼見眾人議論紛紛,熱情高漲,坐在高臺上的蕭寧暗中點了點頭。
這些弟子并不蠢,相反還很聰明。
若非那冥冥之中的意念限制,蕭寧早就出手了,哪位如此窩囊,躲在這西南邊陲之地,不敢出手,還被兒子指著鼻子罵膽小。
若是按照他的性子,自是不容置疑,直接出手,將那小小倭島抹去,殺一儆百。
但是,他不敢。
慫了!
當然,若是這些弟子們想到了什么好法子,有本事將那倭國鬼子趕出華夏大地,改變華夏近代史,自是再好也不過了。
那冥冥之中的存在,總不能把這筆賬算在他蕭某人頭上。
商量了半天,還是沒有商量出對策。
眾人只得散去,約定待所有的師兄弟們都到齊了之后,再行商議。
………………
蕭家。
從武館回來后,蕭寧一家三口坐在大廳里。
“父親,你為什么不親自出手?”
喝了一口茶后,任蕭遙仍是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