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正是他的小舅子,許漢文。
說這個小舅子來,李公甫心中萬分得意。
李公甫認識許漢文的時候,許漢文才8歲多,那時候,念書不用功,盡調皮搗蛋,可把他姐姐許嬌容操碎了心。
許嬌容、許漢文姐弟倆從小就父母雙亡,無車無房,姐姐許嬌容辛辛苦苦把許漢文拉扯長大。
后來,許嬌容嫁給李公甫之后,這個小舅子就由李公甫撫養照顧。
等許漢文長大一些,慢慢的懂事了,知道姐姐的辛苦,發憤圖強,用功讀書。
然而,可惜他天賦不行,不是讀書的料。
那段時間,李公甫和許嬌容夫妻倆為了這個小舅子可謂是操碎了心。
轉機,在三年前。
那一年,許仙十三歲,正是身體開始發育的時候,也是從私塾退學的一年。
念了七八年的私塾,連四書五經都沒有背會,更別說是參加鄉試考童生了,不回家還留著干嘛?等著先生掃地出門嗎?
那一年,錢塘縣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年輕道人,在縣外東郊的一處山坡上,建了一個道觀,名曰清虛觀……分觀。
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家道觀貼出告示,招收幾名10-14歲的道童,包吃包住,月俸1兩銀子,每月有四天假期,逢年過節放假不說,還有過節禮物發放。
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去?
要知道,一個四口的普通家庭一年的總收入也就是7-8兩左右,扣除開銷,能存個3兩已經很不錯了。
如今,一個半大小子就能一年領12兩白銀的月俸!
整個錢塘縣都轟動了,就連周邊的幾個縣都收到了風聲,帶著自家的孩子,擠在山腳下,等著清虛觀主的選拔。
就連許嬌容也不例外,一大早就吩咐李公甫帶著許漢文去排隊。
最后,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許漢文居然被選上了。
經過一番測試之后,連同許漢文在內,一共有四名少年被選中。
如今三年過去了,小毛孩長成了翩翩少年,吃食比在家里好的多,一個個都身高七尺有余。
不僅如此,他們還學了一身好武功。
想到這里,李公甫加快了腳步。
回到家之后,李公甫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和妻子說了一聲之后,他來到了西廂房,敲了敲門。
房間里傳來了回應:“誰啊?門沒鎖!”
“吱呀!”
把門推開,手持樸刀的李公甫走了進去,他倒是不客氣,進門便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不過也是,跟自己的妻弟無需客氣。
卻見一名俊秀的道袍少年盤腿坐在床上,雙眼緊閉,身上熱氣騰騰,極像是有道全真。
李公甫見得此狀,不由得眼睛一瞇,滿是羨慕的說道:“漢文,你這是在修煉內功吧,觀主對你們真好,包吃包住不說,還傳授你們武功,姐夫我要是年輕幾歲,說不得也想出家當道士了。”
少年聽到聲音,不由得收功站起身來,招呼道:“姐夫,你回來了!”
下了床,來到桌旁坐下,少年許仙撇了撇嘴又說道:“不過啊,這話可不要讓我姐姐聽到了,要不然她可要傷心了!”
“哈哈,我只是隨口這么一說,你可不要告訴你姐姐哦。”
李公甫撓了撓頭,尷尬的笑道。
不知道為什么,在面對這個小舅子的時候,他心里有些發虛,有如面對那些大官似得。
許仙當然不會揪著這件事不放,他轉移話題問道:“這么晚了,姐夫你來找我有什么事嗎?”
“咳,這個,漢文啊,姐夫問你啊,你的武功,到底怎么樣啊,我心里沒個底,有些事情也不敢和你說啊。”
李公甫放下樸刀,有些支支吾吾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