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停住祥云,對眾佛說道:“吾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根本性原,畢竟寂滅;同虛空相,一無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說罷,放出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靈山眾人見了,皆是皈身禮拜。
隨后,如來聚慶云彩霧,登上九品蓮臺,安然端坐。
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四大菩薩,合掌近前禮畢,眾人問道:“世尊,那大鬧天宮、攪亂蟠桃宴者,乃是何人也?”
如來回道:“不過是花果山一妖猴爾,其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滿天神將,都莫能降伏;雖二郎神將其捉獲,老君用三味真火煅煉,亦不能傷其一根毫毛。”
“吾去時,它正被眾天將圍住,耀武揚威,好生賣弄;被吾止住之后,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善使筋斗云,一去便是十萬八千里。”
“后來,吾與他打賭,他出不得吾手掌心,將他一把抓住,掌化五行山,便將其鎮壓。”
“而后,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吾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感謝,是以,吾方才辭駕而歸。”
眾僧聞言,皆是心生喜悅,極口稱贊。
隨后,如來講經說法了一番,眾人皆聽得如癡如醉,臉露微笑,皆是大有領悟。
七天之后,如來講完經,對眾人說道:“吾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如那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
“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吾有三藏真經,可勸人為善。”
諸佛聞言,合十皈依。
有人問道:“敢問世尊,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回道:“吾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吾欲送上東土,教化愚蠢眾生,又生怕其毀謗真言,不識我佛門精要,怠慢了瑜迦正宗。”
“故,吾欲尋得一法力高強之士,往東土尋一有慧根之人,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來靈山求取真經,永傳東土,教化眾生,卻是莫大的福緣善慶!”
“爾等可有人愿意走上一趟?”
當下,觀音菩薩走出隊列,行禮后說道:“弟子不才,愿往東土,尋一取經人。”
眾人聞聲,抬頭觀看,卻見那人正是落伽山,潮音洞主,觀世音菩薩。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說道:“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法力高強,去往東土正好合適。”
觀音聽得稱贊,心下略喜,回道:“弟子此去東土,不知世尊可有何吩咐?”
如來說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云半霧,逢山過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怕道路難行,你帶上五件寶貝吧。”
隨后,他命阿儺、迦葉二位侍者取出錦瀾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柄。
如來對觀音告誡道:“袈裟和錫杖可送與那取經人用,若其肯誠心取經,穿吾袈裟,不墮輪回;持吾錫杖,免遭毒害。”
觀音欣然接受,卻見如來又取出三個頭箍兒,遞給觀音說道:“此乃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效用不同,吾另有金、緊、禁咒語三篇。假如路上遇到神通廣大的妖魔,你可以勸他向善,給那取經人做徒弟。”
“他若不愿降伏、不聽使喚,你可將此箍兒戴在他頭上,立即可見肉生根,照吾教的咒語念上一念,教他眼脹頭痛,任其法力再廣大,也不得不投入吾佛門下。”
觀音聞言,心中一驚,接過三個箍子,小心翼翼的藏好,又拜謝了如來之后,退了出去。
出了靈山之后,觀音卻只帶了惠岸行者一人隨行。
惠岸行者乃是天庭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兒子木吒,善使一條千斤重的鑌鐵棍,老老實實的跟在觀音的左右,作了個拎包的小跟班。
觀音將錦瀾袈裟打包,讓惠岸背在身上,自己手執錫杖,徑直往東面的南贍部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