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法案的出臺,歐盟范圍內的球員開始加速流動,有效的保護了球員的切身利益。
故事的主角是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論實力,他在整個歐洲足壇渺小得就像一只螞蟻。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只小螞蟻卻鑿穿了歐洲轉會條款對于球員最大的禁錮。
1990年夏天,效力于比甲RFC列日隊的中場球員馬克.博斯曼,在賽季末同原俱樂部的合同到期,俱樂部準備將其年薪削減60%,因此博斯曼希望轉會到法國的敦刻爾克俱樂部。但當時敦刻爾克無力支付列日俱樂部開出的高額轉會費,導致轉會泡湯。在舊有轉會體制下,即使球員合同到期,別的俱樂部要招入他,也必須向球員的原俱樂部支付轉會費才能成行。
在接受了法律咨詢后,博斯曼在當年8月份將列日隊和比利時足協告上法庭;11月,比利時一家地方法院裁定博斯曼轉會合法,比利時足協敗訴;半年后,比利時上訴法庭裁定駁回上訴;1992年1月,博斯曼向政府申請失業救濟被拒,一怒之下將官司打到位于荷蘭海牙的歐盟法院,索賠100萬美元,理由是俱樂部不放自己轉會違反了歐盟“關于歐盟各國公民有權自由選擇居住地和自由擇業“的《羅馬條約》。博斯曼同時要求歐盟責令歐足聯放開對非歐盟球員的限制,因為這種限制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種族歧視。
博斯曼法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后果很快就在轉會市場上表現了出來,從前轉會市場上的主角已經從俱樂部變成了球員,阻礙他們轉會的惟一障礙被廢除后,歐洲立即陷入了一個瘋狂的年代!
博斯曼法案生效當天,一名叫阿爾塞納.溫格的法國人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堅決地支持了這一法案:“這是一次劃時代的改變,法案給予球員工作自由,從此球員們不會再受到俱樂部的限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俱樂部踢球。”
這時候還在日本執教的溫格絕對想不到將來的某些時刻,自己每年都至少被這個法案惡心一次。
法案生效,球員們由此變成了轉會的主導者。
當球員們的職業合同還剩2年的時候,俱樂部便要著手和球員商談續約事宜,大多數球員這時候都會選擇獅子大張口,如果現在的俱樂部不同意加薪,那么他也不急,因為合同到期后,下家根本不用花轉會費就可以得到球員。
作為回報,新俱樂部必須給球員漲工資,市場價普遍是球員的身價折合在工資里。
為了不受損失,俱樂部要么答應球員,要么早早出售球員。
因為隨著合同期限的臨近,球員們的身價也會不斷減少,沒人會為即將獲得自由身的球員出大價錢。
這就是溫格執教阿森納的后期,每年都被迫賣球星,賣隊長的最大原因。
一旦球員和經紀人團隊出現道德的缺失,那么俱樂部只能被牽著鼻子走,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球員漲工資,給經紀人簽字費,以此留下自己最好的球員。
在全歐洲沸沸揚揚討論了幾天博斯曼法案之后,曼聯隊將前往安菲爾德球場對陣利物浦。
英格蘭國家德比的分量令人關注,各種輿論在比賽臨近的時候立刻扔掉了其他新聞,把這場德比渲染足了氣氛,無論從歷史成就還是現在球員的比較,都被大做文章。
利物浦隊的新任門將教練喬·科里根就宣稱詹姆斯是比舒梅切爾更出色的門將。而攻擊手方面,850萬英鎊加盟利物浦的科利莫爾和700萬英鎊簽約曼聯的科爾也被強行拉來比較,媒體還稱這是天價前鋒之戰。
當然,媒體熱議的最核心話題,還是曼聯的青訓成果、“弗格森的孩子”與安菲爾德的麻辣小哥之間的比較。即使曼聯的貝克漢姆、斯科爾斯、吉格斯已經成長為曼聯的核心主力,媒體們還是更為看好利物浦陣中的福勒、麥克馬拉曼、雷杰克納普等等青年才俊,認為他們的風格更為華麗,實力更強。
這場比賽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舒梅切爾復出了,不過這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曼聯隊的中場組合依然拉胯,站在中場的貝克漢姆失去了進攻能力,只能像個短跑運動員一樣在兩個禁區間來回奔波。
臨時拼湊的曼聯隊開場就陷入了被動,整個上半場基本被對手按在地上摩擦,就連坎通納都撤回了中場。
可球隊還是干不過對手,被福勒分別在45分鐘和86分鐘連進兩球,曼聯就地撲街。
賽后,尖刻的媒體不會放過死氣沉沉的曼聯,他們一邊倒的批評,“曼聯很少會在和死敵的對抗中無力反擊,輸得如此徹底干脆。”
弗格森賽后震怒,他將球員們關在了更衣室,足足咆哮了半個多小時。他生氣極了,“當我們來到安菲爾德時,我希望你們去戰斗。這是我們最痛恨的敵人,這是我們一定要擊敗的對手!你們的表現實在是太垃圾了,沒有一個球員能夠站出來,沒有一個球員能夠回應對方的挑釁。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的肆虐,承受了無比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