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預選賽淘汰意大利,英格蘭隊總算給自己證明了。
一夜之間,英格蘭隊的影響力踩著意大利隊扶搖直上,一步踏入世界列強。
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國人對于足球有非常高的民族認同感。
在英國人眼里,把大不列顛拆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應該是四線強勢的表現。
哪怕事實并非如此,英國人也會在大賽前相信足球王國一定能所向披靡。
足球王國的成績確實不錯,巴西隊拿到了世界杯冠軍,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涌現天才球員,只可惜這些和英國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
實際上英國人這幾年已經看出大不列顛不太行,英格蘭隊每次世界大賽都宣稱要向冠軍沖擊,在意大利進入了四強,離獎杯并不遠。
可是美國世界杯上連英格蘭的名字都沒出現,不止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都在預選賽就跪了,那是英國足球歷史最灰暗的時期。
當英格蘭在預選賽里連挪威都打不過的時候,英國人真的慌了。
他們瞇縫著眼睛看了看世界,發現全世界的足球戰術精彩紛呈,唯獨英格蘭依舊保持在后場向對手開炮的戰術體系。
更糟糕的是英格蘭球員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離開崗位不能勝任,在新的戰術體系里不會踢球。
慘敗后的英國人想要變革,首要任務就是戰術改革。
但模板化的英格蘭球員嚴重限制了戰術改革,連外國教練都不好請。
英國人也曾設想過把四個足協合并,讓英國能組成一支最強的代表隊。
但這個設想就像一個最為美好的愿望,想一想肯定可以,實施起來基本上不可能。
作為世界足聯建立以來最早的四個成員,英國下轄的四個足協官僚主義嚴重,而且相互看不上眼,合并重組根本不可能。
這事涉及的事情實在過于復雜,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而且大概率永遠解決不了。
哪怕倫敦奧運會上的所謂英國代表隊也只是英格蘭隊加上幾名威爾士球員,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足協對聯合組隊的提議嗤之以鼻,一點兒都不配合。
美國世界杯預選賽失利,英格蘭隊已經慘到了沒有主教練敢接這塊燙手的山芋,沒有人愿意趟渾水。
要不是老江湖維納布爾斯憑借江湖地位掌握住了局面,還給英格蘭隊安裝了一套散裝的地面傳控打法,英格蘭隊絕對不可能在本土舉行的歐洲杯上打進4強。
沒想到英足總在英格蘭出成績后想干涉球隊工作,再加上媒體竟然對4強的成績不滿,還噴擊英格蘭隊沒有拿到冠軍。
不想受委屈,也沒有長期執教規劃的維納布爾斯合同到期沒有選擇續約,應足總又找來了霍德爾。
霍德爾并不傻,他延續了維納布爾斯的戰術和主力陣容,只是用更擅長進攻的貝克漢姆取代了守強于攻的安德頓。
可能連霍德爾都沒有想到,這個決定直接體現在和意大利隊的兩場關鍵小組中。
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霍德爾高昂著頭,聲稱十一只雄獅用鮮血和汗水捍衛了英格蘭人的榮譽。
勝利者不應當被批評是全世界的共識,英格蘭隊在小組中力壓意大利隊出線,著實讓英格蘭人揚眉吐氣了一把。
意大利隊是美國世界杯的亞軍,雖然在兩年后的歐洲杯小組出局,但是意大利人還是很驕傲:“我們一場沒輸,我們慢熱,如果我們出線,德國人也不好使,美國世界杯了解一下。”
英格蘭隊不但把意大利人送去了附加賽,還結束了18年不勝的尷尬歷史,英格蘭隊在眾人眼中熠熠生輝,就連霍德爾的江湖地位也抬高了一大截。
預選賽結束曾有媒體爆料說霍德爾在小組賽的最后一場比賽中請來了一位巫師登壇做法,結果這個消息很快就被淹沒在贊揚聲里。
比賽中斗志昂揚的英格蘭球員更是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無論是受傷堅持出戰的因斯,數次做出精彩撲救的希曼,指揮防線、激勵全隊士氣的亞當斯和幾度上演人肉沙包的加里.內維爾以及其他球員都得到了各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