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這幅畫壁,秦云不由對繪制這幅畫的大家佩服的五體投地。
神態、氣質、風貌,都能引得人共鳴。
在這里,龍不僅僅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種大自在大逍遙大無畏人人如龍的精神意境!
看了之后,就能自發的煥發龍心龍性!
“這才是真龍,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司掌行云,主宰風雨......無拘無束,得大自由、大自在!”
見到秦云怔怔的望著畫壁,老龍王不由感覺意外。
這面畫壁在龍宮傳承悠久,但其實也算不得什么寶物。
秦云:“龍神,敢問這面畫壁是出自哪位大家手筆,竟然將神龍描繪的如此栩栩如生,似欲隨時飛離畫壁,翱翔九天!”
聞聽到秦云的話語,老龍王捋了捋龍須,頓時頗為自豪的說道,“這幅畫壁乃是當年龍祖應龍留下的!”
聽到“應龍”二字,秦云頓時一驚。
“可是當年助黃帝爭帝,于南極殺蚩尤、斬夸父;助大禹治水,而以龍尾畫地成江、開辟龍門、擒無支祁的應龍大人?”
“正是。”
看到秦云這般驚訝,敖廣的虛榮心頓時得到極大的滿足,大為自豪。
龍族的祖上那也是闊過的!
秦云忙追問道,“那龍神可知,應龍大人為何會留下這樣一幅壁畫?”
敖廣:“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秦云稽首行禮,道,“愿洗耳恭聽。”
敖廣邊捋龍須邊組織語言,半晌后,敖廣這才說道,“上仙可曾聽過‘釜山合符’?”
釜山合符?
這么重要的歷史事件,秦云又怎么可能沒有聽說過?
史載:
黃帝戰蚩尤與炎帝之后,四方征戰,以消除戰爭隱患。爾后“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軒轅黃帝傳》也做了描述:
黃帝與榆罔爭天下,榆罔恃神農之后,故爭之。黃帝以雕、鹖、鷹、鳶為旗幟,以熊、羆、貔、貅、虎為前軀,戰于阪泉之野,三戰而克之。帝又北逐葷粥,諸侯有不從者,帝皆率而征之,凡五十二戰,天下大定。
大勝后,黃帝將所有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首領召集于涿鹿縣的釜山,舉行了政治大會盟,即“合符釜山“。
至此,黃帝與諸侯在釜山合符契,“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天下一統。
最重要的是,此次合符契,取各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各自的圖騰的某一突出點,組合共創了集萬物于一身的、統一共識的圖騰的——龍,作為各大部落共尊的符契。
在原本的歷史中,這個釜山合符是華夏龍圖騰的來源。
但在西游這個神話世界呢?
聞聽到秦云的話語,老龍王不由點頭,贊道,“上仙不愧師出名門,果然學究天人,但上仙有一點說錯了!”
“哦?”
秦云:“請龍神教我!”
“豈敢,豈敢,上仙這可折煞小龍了!”
敖廣極為謙遜,但還是不由笑道,“釜山合符,不僅僅是人族合契符,其實也是人龍合契符,或者說,將人族契符定為‘龍’,本就是黃帝與龍祖的交換。”
敖廣這么一說,秦云哪兒還不明白。
應龍幫助黃帝征戰,本就是政治聯盟,有所需求那也是必然的。
對此,秦云并沒有貶謫的意思。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自古以來就是斗爭的大智慧。
問題是,這次合契符,人族得到了統一,那龍族又得到了什么?
人族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