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血楓林,再次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秦云只感覺身心都像是被洗滌了一般。
干凈而澄澈!
兩年前,他留在家中的分身突然消散,還是先派遣一個分身給家里人報一下平安,省的父母掛念。
至于其他,則分身千萬,盡早把該給的補償補償到位。
念及此,秦云當即拿定了主意。
不過,就在秦云剛剛準備動身的時候,卻是忽然見到不遠處,似有一個熟悉的身影。
看到這個身影,秦云的眸子陡然瞪大。
一時,甚至有些難以相信!
隨即,秦云的心頭就被無盡的喜悅填滿。
“師父!”
秦云一步踏出,化為一道劍光,當即向那道身影縱掠而去。
但是。
秦云再次現身的時候,原地卻是早已不見了那人的身影。
“幻覺?”
秦云搖頭。
到了他這個境界,又豈會輕易出現幻覺?
秦云運神力,弄神通,雙眼之中道則交織,立馬變得神圣無比,赫然正是天眼通。
恰逢此時,秦云卻是在百里之外,再次看到一道虛影。
秦云一步踏出,沒有絲毫猶豫。
待再次出現的時候,虛影卻是早已了無蹤跡。
是師父嗎?
若是為何又不肯見他?
秦云舉目四望,慧眼燭照萬里。
但是。
讓秦云失望的是,卻是未曾尋得那道熟悉的身影!
真的是師父嗎?
若是,既現身又為何不見?
若不是,又為何現身?
“你是誰?”
秦云開口,大聲質問。
但無人回答!
身法太過高明,很難想象,三界又有哪位大能,能輕易做到這種地步?
秦云心頭難免有些悵然若失。
師父對他的教導恩重如山,若沒有師父就沒有秦云的今天。
哎!
搜尋無果后,秦云也只能嘆氣,打消了繼續尋找的念頭。
無論是不是師父,但這等大能,若是真不想見他,他還真沒有什么辦法!
不過,就在秦云原路回返不久,卻是意外看到一塊新立起的石碑。
石碑上赫然寫著一句佛偈——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看到這句佛偈,秦云頓時僵住。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此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
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
主張破除對主觀我的執著,簡單點理解就是......不要著相!
當然,歷代對于金剛經注疏極多,不同層面的理解截然不同,甚至有些還相互矛盾。
有的就簡單的理解為“活在當下”!
而有的則理解為修行的目標就是——留住此心!
過去現在未來,此三心其一可得,即「住」。
過去心可得,即住于過去。
現在心若可得,即住于現在。
未來心可得,即住于未來。
住過去,即為過去留戀與悔憾。
住現在,即為當下眼耳口鼻身五門享樂與苦受。
住未來,即為未來期望與擔憂。
能留住此心,就能證就菩薩果位!
但是。
諸行無常,住一必失二,住彼必失此,住此必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