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朔日(初一),曹操為大將軍后,帶著曹仁和典韋入宮拜謝天子。
在殿門處被虎賁郎衛攔下,讓他們解劍入殿。
曹仁大聲怒罵道:“大將軍執掌大兵,衛護陛下,難道還會謀害天子不成?”
當時劉協已在殿中等候,郎衛入殿稟報。劉協知道曹操不會傷害自己,如果他想要傷害,自己怎么防也防不住,便準許大將軍曹操佩劍穿履上殿。
前日宴會公卿時,曹操被楊彪和虎賁郎武士驚嚇過,此時入宮進殿便帶著典韋和曹仁,以防不測。
入殿行禮之后,曹操坐下,曹仁和典韋立在他身后。
畢竟董卓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在郎衛沒有換上自己人之前,他本來是不想入宮的。不過現在天子詔拜自己為大將軍,這拜謝之禮也免不了。
“臣德薄才疏,如今忝居大位,只怕會辜負陛下圣恩,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古有三讓之禮,曹操雖然不想三讓,但這假意推辭一下還是要有的。
“大將軍英明勇武,護國救民,朕得以安坐此殿,乃是大將軍之功,大將軍勿得再辭。”
“臣謝陛下厚恩,臣必忠心輔佐陛下,蕩除群寇,還天下百姓以安定。昨日臣聞太尉楊彪和司空張喜患有腹部頑疾,不能理事,還請陛下罷免太尉和司空之職。”
曹操目光銳利地盯著劉協說道。
“昨日朕亦見過楊太尉和張司空,并未聽聞他們有腹部頑疾,況且他們若有腹疾,自會告知于朕……”
“陛下,他們昨夜派府中人告知于臣,讓臣代為稟報陛下,陛下難道是不信臣之言?”曹操看向劉協的目光中帶著些兇狠之意。
劉協不由身體一震,知道楊彪和張喜的罷免已經勢不可免,現在也不想和曹操鬧得太僵,怕會影響到自己的計劃,只好說道:“如此便依大將軍所議,罷免太尉楊彪和司空張喜。”
“不過……曹卿,朕欲以衛將軍董承為光祿勛,衛將軍之職朕想要讓夏侯惇將軍來擔任。如此,外軍仰賴大將軍,內衛則歸于朕之皇親,大將軍以為可好?”
劉協覺得此時是和曹操交易的一個好時機,因為雙方互有所求,曹操也不好不同意。
曹操思索片刻,董承雖然算是皇親,即使讓他掌管宮中郎衛,也對自己造不成威脅。畢竟現在宮中虎賁郎和羽林郎不足百人,而且自己很快就會安排自己人入宮為郎衛。
自己能夠迎接天子到許都,董承也是立下了不小功勞。更何況,他讓出衛將軍之位,原衛將軍部下的兵馬便也都歸于自己統屬。
只是現在讓夏侯惇擔任衛將軍,恐怕他還不夠資格。
“是否任董將軍為光祿勛,乃陛下作主,至于任夏侯惇為衛將軍,臣以為,夏侯惇將軍雖積功甚多,卻亦難以足任衛將軍之職。”
曹操同時也不想自己的屬下軍職逼近自己,最主要的,就算要任夏侯惇為衛將軍,那也得由自己去提封,而不能讓劉協此時來封。
曹操現在不答應讓夏侯惇接任衛將軍之位,正好合劉協之意,便不再多說。
“太尉楊彪罷免,那太尉之職當由何人繼任?”
“冀州牧袁紹,汝南名門,累世居公。前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五十余口,更是死難于董卓之手。袁紹明智果敢,忠心漢室,臣以為可任為太尉。”
曹操之前曾依賴袁紹,得了東郡又得了兗州,在和呂布交戰時更是得到了袁紹的兵力協助,當時他都差點將自己的家人送到袁紹那里為質,被程昱勸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