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扶著劉協入到殿中,劉協對荀彧說道:“尚書令,讓諸卿都回去吧,你和執金吾留下。”
“諾。”荀彧去對那些跟著進殿的百官說道:“陛下吩咐諸位都回去克守己職,如無詔命,不可擅離職守。伏執金吾,陛下喚你。”
百官也知道現在司空曹操一死,許都中只怕是要大亂,便都各自回去。
執金吾伏完聽到荀彧說陛下喚他,便走到劉協旁邊候著。
少府孔融先是轉身才跨出一步,想了一下,又轉身走向劉協。
不過他還沒說話,劉協已經見到他走來,便先說道:“孔少府,你也回去吧。”
孔融一聽,立即站定,他知道今天這個事情并不簡單,光祿勛丁沖與曹操的關系非同一般,絕無可能是丁沖所為。董承倒是有這個動機,只是以董承的能力,恐怕也難以設計這么嚴密之謀。
雖然現在許都之中,想殺曹操的人很多,但是能夠讓兩位宮中虎賁武士舍命刺殺,想來想去,只有劉協最有可能。畢竟,曹操死了,得利最大的首先便是天子劉協。之前曹操總攬朝政,百官總己以聽,劉協有位無權,現在曹操一死,統政之權便自然歸于劉協。
眼前的少年天子劉協不簡單啊,之前的種種表現,包括剛才的痛哭流涕,那都是偽裝出來的。孔融想著,為有這樣的君主感到喜悅,也覺得憑自己的才能可以助劉協一臂之力,聽到劉協叫他也回去,便說道:“陛下……”
“走吧。”劉協向他揮了揮手。
孔融沒辦法,向劉協行了一禮,告退出去。
“執金吾,你急去把穎川太守夏侯淵追回來,朕有事與他相商。”劉協見孔融走后,對站在荀彧旁邊的伏完說道。
“諾。”伏完應了一聲,急忙快步出去。
“陛下,莫不是要讓夏侯淵接掌城外大營?”荀彧剛才急著拉劉協進殿,也正是為了這件事。只是他沒料到劉協也想到了,而且竟然和他想的一樣。
“正是,文若覺得如何?”劉協走到案前坐下說道。
“臣也是這個想法,只是臣覺得曹仁斷然不會甘心,陛下對曹仁應有所防范。”荀彧也找位置跪坐了下來。
劉協表情嚴肅地說道:“朕想拜夏侯淵為鎮軍將軍,封冠軍亭侯,夏侯惇為兗州牧,拜為前將軍,督統兗州軍事,令他集兵陳留,備防袁紹軍馬南下。另外,衛尉周忠任為光祿勛,尚書程昱為衛尉,還有,楊彪復太尉之職……還是先不要了,太尉之職就再等等吧。”
聽到這里,荀彧終于確定刺殺曹操必是劉協之謀了,否則,劉協不可能在突然發生如此變故的情況下,還能考慮到這么多,并且迅速做出安排。
不過,對于荀彧來說,輔佐劉協比輔佐曹操要好得多,這樣自己不但可以名正言順,將來說不定穎川荀氏也能和汝南袁氏或弘農楊氏一樣,四世三公或五世三公都有可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想要快點結束目前各地諸侯割據之亂。
“之前有曹司空在,袁紹尚有所顧忌,如今司空一死,臣料袁紹很有可能會舉兵南下,借護天子之名,要挾陛下遷都鄴城。而兗豫兩州,只恐也將為袁紹所有,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荀彧猜劉協既然設謀殺死曹操,以他的才智,袁紹南下之舉他也必能想到。只是現在袁紹有十萬甲兵,如果舉大兵而來,那還真的是不好對付。
“朕的意思,可遣使拜袁紹為大將軍,封鄴侯,詔令他督統青、冀、并、幽四州,先將他穩住。東郡太守臧洪如今正被他圍攻,朕想詔令袁紹撤去圍東郡之兵,給臧洪一條生路,臧洪可遷為陳留太守,文若以為是否可行?”
荀彧稍微想了一下后說道:“為今之計,也唯有如此了。”
這時伏完帶著夏侯淵入到殿中,夏侯淵向劉協行禮:“陛下。”
劉協起身離案,下去扶著夏侯淵的手說道:“夏侯將軍,曹司空被奸人刺殺慘死,朕也是悲痛萬分。只是如今城外的大將軍營須有人督統,朕即命你為鎮軍將軍,封冠軍亭侯,持節入大將軍營督統大軍。希望夏侯將軍穩住大軍,不致大軍為亂。”
夏侯淵剛才出宮時也已想到這個問題,只是他以為劉協會讓曹仁來督統大軍,卻沒想到劉協會選了他,當即應道:“諾,臣必不負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