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正和眾臣在外殿議事,一聽于禁求見,急命入殿。
于禁進到殿中,行禮之后,見殿中除了天子以外,另有四位大臣在坐。他只認識荀彧和程昱,孔融和伏完他卻不認識。
天子劉協他是見過的,這次見到的劉協,和上次來幸營時見到的劉協,他感覺很不一樣。
這么說吧,上次見到的劉協,就像是個稚氣未脫的頑皮少年。而這一次見到的劉協,臉上無不寫著威嚴和英敏。兩次相隔,卻才四個多月。
“于將軍,朕了解你,也相信你,所以朕才放心的將許都交給你來保護,希望于將軍不負朕望。另外,朕即封你為都亭侯,以后,你直接屬朕統領,無朕之令,你不得調動。朕特賜你直入皇宮,若有事,你直入宮來尋朕。”
劉協滿面笑容地說著,讓于禁見了,既覺得天子威嚴,又覺得天子親善。
“諾。臣謝陛下封賞,臣必忠效陛下,不負陛下所望。”
“司空身死,許都城中,有滿縣令在,朕倒是不怕那些竊惡之徒,朕只是怕有人會趁機興兵作亂,危及許都,所以你必須給朕把許都守好了,你要小心在意。”劉協又說道。
“諾。”
“好,你去吧。”
“諾。”
“眾卿有何良策?”于禁出殿后,劉協向座下四人問道。
剛才他們談論的是,司空曹操死后,各地州郡將會有何反應,朝廷又該如何應對。
此間四人,談論政事,其實只有荀彧和程昱二人可談,孔融讀書可以,論政不行,伏完則是你說我聽,你使我行,很少主動去獻策獻計。
尚書程昱摸了摸下頜那才一寸長的胡須說道:“各地兵馬,唯有北邊袁紹可憂。徐州呂布,與劉備相持。淮南袁術,喪家之犬,不足為慮。荊州劉表,自恃宗親,坐而不動,南陽張繡,荊州門卒而已。孫策雖勇,然而離許尚遠,亦可無憂。陛下,當前急在北方,須提防袁紹舉兵南下。”
荀彧也附和說道:“臣亦贊同仲德所言,兗州要沖之地,應集兵陳留,早做防備。南方諸侯,可先傳檄安定,后徐徐圖之。”
“如何解憂?”劉協微笑看著程昱和荀彧問道。
荀彧和程昱對視一眼,程昱不語,荀彧只好說道:“陛下自有妙策。”
“哈哈哈……”劉協大笑,接著說道:“文若,仲德,你們可謂多智。朕的意思,拜袁紹為大將軍,封為鄴侯,賜弓矢節鉞,虎賁百人,令他兼督幽冀青并四州,將他穩住。待朕平定南方之后,則袁紹之憂可除矣。”
孔融和伏完聞言大驚,賜虎賁得專征伐,賜斧鉞得誅,這么一來,袁紹的權力可就太大了。
“陛下,謹思而后行呀。”孔融一臉憂慮地說道。
程昱和荀彧則是面含微笑,程昱說道:“孔少府,袁紹其志不遠,稍得便滿,正所謂其位越高,其滿越久。不過,袁紹身邊謀士甚多,臣料其肯定亦遣兵而來。”
“那將如何拒之?”孔融問道。
劉協笑道:“文舉與仲德皆可拒。”
程昱和荀彧皆微笑不語。
劉協不再閑說,便正色對孔融說道:“孔少府,出使冀州,則勞你駕去了。”
孔融忙道:“陛下差遣,臣必赴之。”
“朕還有兩件事情需要你一同辦理,其一,東郡太守臧洪為袁紹所攻,你須說服袁紹,撤去圍兵,放臧洪到許,朕欲任其為河南尹。其二,你親到常山真定,替朕征召一人,姓趙名云,字子龍。朕欲征其為羽林中郎將,盼少府當用心尋之,朕日夜思之。”
“臣必盡心盡力。”